廈門致力于“百姓富生態美”建設,圖為居民在社區休閑區里活動。(記者 王火炎 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王元暉)昨天上午10時許,廈門東海域的海水在巨大潮汐能作用下,通過高集海堤上已經挖開的兩處長長的“口子”,向西海域涌動。海堤開口改造工地一派忙碌,跨過一個個施工節點,工程建設時刻表也逐漸明晰——公路橋預計今年年底具備通車條件,軌道橋計劃明年下半年完工。
這項市委、市政府強力推動的重大工程,指向的就是廈門人視若珍寶的海洋生態環境。如今“美麗廈門戰略規劃”又為廈門生態市創建勾勒出氣勢磅礴的宏偉圖景。“山海一體、江海連城”的大海灣戰略、“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大山海戰略和“青山碧海、紅花白鷺”的大花園戰略,把廈門生態文明建設推到一個嶄新高度。2013-2016年美麗廈門行動計劃之生態優美行動,引領廈門走向的,也是“生態文明高度發展的典范城市”。
五大環保工程 加快推進生態市創建
“藍天、碧水、綠色、寧靜、潔凈”五大環保工程,如今早已為廈門人所津津樂道。透過這一系列重大工程,我們不難看到近年來廈門加快實施生態市建設規劃、各個區持續優化城鄉生態環境的不懈努力。目前,全市14個鎮(街)已有翔安區大嶝街道和新圩鎮、同安區汀溪鎮和蓮花鎮等4個鎮(街)通過了國家級生態鎮命名;翔安區內厝鎮、馬巷鎮和新店鎮,海滄區東孚鎮,集美區灌口鎮和后溪鎮,同安區新民鎮、五顯鎮、洪塘鎮和西柯鎮10個鎮已通過國家級生態鎮考核現場驗收工作。而島外的四個區,全部于2012年底獲得省級生態區命名。當前,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和省委的《實施意見》,還在不斷推動廈門加快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步伐。
今天,在廈門的城市發展規劃中,“生態紅線”成了一個亮眼的詞匯。《廈門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20)》明確將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區、水源保護區、基本農田、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市政交通走廊控制帶、50米等高線以上山體等生態敏感區劃定為禁建區,并進行重要生態服務保護、人居環境保障和生物多樣性保育。此外,接下來,廈門將劃定981平方公里的生態控制線,形成山區的綠色生態屏障和近海的藍色海洋生態屏障,并全面鋪開界邊、山邊、路邊、水邊景觀提升工程,推進長達848公里的綠色慢行系統的建設。
多項富民措施 讓經濟發展回歸民生
腰包鼓了,眼里風景才能美。廈門的決策層,深諳這一道理,“百姓富”、“生態美”這一對有機統一體,也在悄無聲息地迅速融入廈門人觸手可及的現實。
目前,廈門與復旦大學共建的兒童醫院已投入使用,廈門在全國率先實現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患者受益2.2億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到230元,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上調260元。從簡單的數據不難看出,廈門城市與經濟發展的最終回歸點,已經被牢牢地鎖定在了民生上。
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確保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加,仍將成為今后市委、市政府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廈門將認真實施“收入倍增行動”,加強就業和再就業工作,著力抓好被征地農民和海域退養漁民、城市貧困居民的幫扶解困。在此過程中,五緣醫院、翔安醫院、集美新城醫院、龍邦婦產醫院等民生項目的建設,也被實實在在地擺上日程。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0-10思明再獲殊榮 成全國首批創建生態文明典范城市
- 2014-07-23漫議“水生態文明”
- 2014-07-012014生態文明報告:福建第一 北京跌前3河北墊底
- 2014-06-09莆田市婦聯四措并舉助力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
- 2014-06-09晉江市生態文明建設宣傳月系列活動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