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美】
人與自然和諧有序
寧建公園不建高樓,思明區保護生態的背后,是執政觀念和發展理念的變化。去年,全區圍繞“百姓富、生態美”,提升狐尾山等十大健身步道,新建了12個街心公園,新增園林綠地11公頃,綠化覆蓋率達45%居全省前列。完成4個老舊小區和136條次支道路改造,整合了城區道路保潔權,道路機掃率名列全市第一。而在招商中,思明區變招商為“選”商,堅決將用地多、污染高、低水平的項目過濾在“綠色門檻”之外,今年上半年,思明區的第三產業比重達到81.4%。
市民在松柏公園休閑鍛煉。(記者王火炎攝)
自古有山之處,清凈且自成一體;有水之處,靈秀且文化盛興。在思明區,筼筜湖是最動人的眸子,也是廈門的城市“會客廳”。經過市委、市政府多年的治理,如今的筼筜湖,碧波蕩漾,乘坐太陽能觀光船徜徉湖面,不時可以看到躍起的魚和飛翔的白鷺。岸邊,綠蔭環繞、花香隱隱,讓人心醉。
太陽能觀光船,是思明區在兩年前開發的“筼筜雅游”旅游項目。這個項目秉承了三個“宗旨”——確保生態環境得到提升;確保老百姓的休閑健體不受到影響;確保旅游環境和品質的提升。
思明區的生態美景,得益于決策者的頂層設計。思明區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思明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其中提出“宜居、宜游、宜學、宜商、宜業的‘五宜’思明建設持續推進”的發展目標。此后,一系列針對性強、具可操作性的生態建設實施方案、任務計劃書等相繼出臺。
穿行鷺江道,身旁群落式植物層次分明;在湖濱北路,濃陰匝道,三角梅等鮮花芳菲爛漫;行走在蓮前東路,是枝干遒勁、枝繁葉茂的高大喬木……在思明區,上至高架橋、摩天樓,下至道間溝渠,到處綠意盎然,鮮花爛漫;鐵路文化公園、海濱公園鷺江道沿線、開元街道辦后街心公園、官任路1號街心公園、后埭溪路湖濱南路口街心公園、西堤南三路、嶺兜西路、鷺江道大同路口……一塊塊街頭空地、荒地悄然變身街心公園。
生態文明建設,在做好“加法”,即增林擴綠的同時,思明區還積極做好“減法”,推進節能減排,強化大氣污染治理,解決城市噪音、油煙、粉塵、餐桌衛生等污染問題,開展“安靜小區”、“綠色小區”、“低碳社區”建設,拓寬中水回用途徑,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生態城區。
【社會美】
和諧文明有利經濟穩定
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思明區率先轉型升級、率先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會的重要一年。作為廈門最老的城區,思明區在城市管理和社會事業發展中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經驗與做法。為了加快城區協調發展,該區注重統籌兼顧、通盤謀劃,從配套管理、基礎設施、環境優化入手,延續城區歷史文脈,促進優質資源在新老城區之間延伸覆蓋,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讓舊城舊村居民融入現代城市生活,力求在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上能起示范作用,打造宜居思明、幸福思明。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7-23漫議“水生態文明”
- 2014-07-012014生態文明報告:福建第一 北京跌前3河北墊底
- 2014-06-09莆田市婦聯四措并舉助力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
- 2014-06-09晉江市生態文明建設宣傳月系列活動精彩紛呈
- 2014-06-04泰寧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