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是彰顯特色文化交流輻射效應,積極開展各類型大型文體活動,舉辦中國冠豸山客家民俗文化節、旅游節、美食節,舉辦中國騎都自行車賽,獨具特色的全國武術之鄉連城拳武術文化多次組織隔川鄉、北團鎮、宣和鄉武術選手參加國際、國家、省、市級比賽,三年來共獲金獎49項,銀獎40項,銅獎45項,姑田游大龍于2012年2月6日成功獲得世界吉尼斯紀錄,通過直播向海內外展示連城客家人山呼海嘯般的磅礴氣勢,成為全球新千年第一個龍年元宵節全球客家人民間傳統節慶的嘉年華。
加強生態文化建設,描繪美麗鄉村藍圖。
連城縣是我國南方重點林區縣和閩江、九龍江、汀江重要發源地,全縣森林覆蓋率80.3%居全省第三,全市第一,生態環境保護良好,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我們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
一是加大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在地處林區的鄉鎮、村建立責任制,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大力保護珍稀樹種,大力發展毛竹產業和林下經濟,組織林業部門、農技部門、水利部門專家學者“把脈”進行綜合治理,同時把保護生態內容列入文明村鎮的考評內容。
二是加強宣傳教育,創新和完善鄉規民約、村規民約,增強農民群眾的環保意識、生態意識,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維護生態,永續利用。
三是培育典型。省級文明村——曲溪鄉馮地村地處三江之源,該村重視生態建設,搞好資源保護對環境進行治理,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被評為省級生態文化村,我們在全縣推廣馮地村的典型,涌現了象莒溪鎮太平僚村、曲溪羅勝村、文亨??哟迳鷳B文化建設示范村,推動全縣生態文化建設。
四是開展美麗鄉村建設。⑴加強領導,強化組織保障,縣成立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一名縣委副書記任組長,具體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為建設美麗鄉村工作提供組織保障。⑵科學規劃,試點實行。為確保工作進展,縣里編制建設標準,規范創建要求,從全縣250個行政村確保23個村為美麗鄉村試點村,幫助23個試點村健全創建長效機制,實行動態管理,從2013年~2015年三年由縣給予100萬元創建補貼,按3:3:4比例對項目建設進度、項目實施完工采取以資代補方式實行動態管理,同時召開現場辦公會,幫助試點村現場解決問題,整體推進美麗鄉村建設。③推動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大力發展紅心地瓜干、連城蘭花花卉、連城白鴨等龍頭產業、現代農業穩步發展,成立連城農業創業園,是全省首批省級農民創業園,“兩大基金”為現代農業發展擔保貸款3500萬元,帶動土地流轉10.8萬畝,連城朋口蘭博園以8.5億元成功上市,選送蘭花多次參加國際蘭博會,多次捧回金獎。原態農業地瓜干等產業項目加快做大做強,今年上半年全縣農產業加工實現產值16億元。
三、加大城鄉共建力度,豐富農村精神文化。
廣大農村是傳統文化、特色文化、民俗文化的淵源地,又是現代文化、先進文化的薄弱所在,連城縣切實加大城鄉共建力度,充分調動積極性,充分引導利用地域性、民俗性、傳統性的特點,把現代先進文化、現代文明理念融入其中。
一是共同推進文化陣地建設。采取財政補助、單位幫扶,發揮各級文明單位的示范作用,山海共建、文企聯姻等多種形式,按照“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單位幫扶、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機制推進,全縣共建好9個鄉(鎮)精神文明活動中心、153戶“農村宣傳文化中心(戶)”,選好配齊235名村級文化協管員,著力抓好三個陣地(思想教育陣地、文化教育娛樂陣地、經濟科技宣傳陣地),努力完善“三室”(圖書閱覽室、文體活動室、信息傳播室),兩苑(體育健身苑、農民休閑苑)設施。
二是豐富活動載體,積極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實踐活動,把傳統節目賦予弘揚傳統,倡導文明的新內容,如培田村每年三月三日舉辦耕讀節活動中,組織中外學者專家舉辦鄉村發展論壇。在“清明節”朋口鎮文坊村組織村民祭掃松毛嶺戰役無名英雄,緬懷先烈先輩,啟迪后人奮力拼搏上進,真正把傳統節日過成一個傳承節、愛國節、仁愛節。在文化陣地建設中,引導文體活動、民俗活動、廣場舞、愛國歌曲大家唱、科技培訓、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與農民農村經濟發展相結合,使農民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先進文化的熏陶,在科技培訓中提高增收致富的能力,從而彰顯先進文化的活力。目前全縣較有特色的文化中心有朋口文坊項南文化中心、隔川女子武術文化藝術中心、新泉東風文化中心、四堡務閣文化中心、培田村工筆畫文化中心等,這些農村宣傳文化中心(戶)各具特色,有的以革命村史教育為主題,有的以廉政建設為主題,有的以文武結合為特色,有的以書畫文學為旨趣,有的以科技培訓為主導,成為廣大農群眾文化娛樂的“活動場”,知曉大事的“信息港”、科技致富的“加油站”、文明新風的“傳播室”、道德建設的“宣講臺”,積極倡導健康、文明、向上、和諧的生活方式,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是弘揚志愿文化。組建城鄉志愿者開展志愿服務活動。1、開展照料儲蓄社活動,北團鎮溪尾村在“十姐妹”助困隊基礎上,組織全村60位婦女組建照料儲蓄社,為村孤寡老人,二女結扎戶解決力所能及的生活起居、農業種植等問題,被評為2012年福建省感動人物,現在全縣已成立56家照料儲蓄社。2、開展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全縣城鄉有300多名“愛心媽媽”與留守兒童結對,解決生活、學習困難。3、開展關愛老人活動,每當節假日,志愿服務人員深入敬老院為老人理發、打掃衛生、表演節目,送上節日禮物。4、開展關愛未成年人活動,全縣17個鄉鎮均成立教育促進會,每年為考上高中、中專、大學的貧困學生進行捐資助學,同時深入鄉鎮中學、小學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如朋口中小開展蘭馨文化校園建設,幫助未成年人學蘭、賞蘭、種蘭設置文化校園宣傳長廊,組織志愿人員在鄉鎮中小學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弘揚“三紅精神”等主題教育活動,“少年強則中國強,共圓中國夢”。駐蓮部隊官兵志愿服務開展軍校共建,對鄉鎮中學進行軍訓和國防知識宣講,消防常識教育演練,增強未成年人國防知識和愛國愛軍情感,通過志愿服務進一步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文化。
四是共建共育促發展。為切實改變作風,牢固樹立宗旨意識,縣文明委印發《關于縣直機關單位與鄉鎮開展共建活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明確共建指導思想和共建主要任務,幫助鄉鎮、村共創新環境、共建新文化、共倡新風尚、共育新市民、共謀新發展,同時要求縣直名單位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共建規劃,營造共建氛圍,在政策和資金上加大扶持,牽頭協調單位每年不少于支持共建村2萬元資金,其他共建單位每年不少于支持5千元資金,加強對文明村鎮創建工作指導,對婚育新風、生態文化、環境整治,經濟發展等方面加大宣傳力度,發揮鄉村“五會”作用,完善村規民約,完善文體設施和文化陣地基層設施建設,共筑精神文化樂園,促進城鄉文明建設上新臺階。(連城縣文明辦供稿)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