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9月25日訊(通訊員:黃婧俐)中華詩詞文化積淀深厚,歷史悠久,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這一瑰寶,不僅是教育部門的重要責任,也是文化部門和社會團體的共同職責。根據中央有關復興中華文化之精神和教育部門開展鄉土文化教育的意見,南安市詩詞學會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選擇條件比較成熟的中學開展詩詞教育進校園活動。
一是聯系搭橋,領導重視。設立學校詩詞教育領導小組,由會長王國鈞為組長,副會長吳達生任副組長,熟悉傳統詩詞教學的本會詩人黃元佐、林孫成、雷永煅、王勝利、王聲杰、王美容等為成員并擔任各試點校具體教學任務。領導小組密切配合市教育局和各試點校開展工作,負責落實督促和檢查評比。
二是要求嚴謹,目的明確。以“詩詞進校園”為橋梁,通過欣賞、吟誦 、演唱古詩,提高欣賞能力和綜合素質。學習名家高尚的道德情操,品味作品中蘊涵的情感,感受中華詩詞文化的燦爛輝煌,培養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初步了解詩詞格律、吟唱技巧和寫作技能,培養創作新苗。
三是因地制宜,方式靈活。詩詞課均正式編入學校教學計劃和課時,作為語文教學或特色教育課程安排。各試點校根據自身實際,有的采取整年段上大課,有的指定一個試點班,有的讓學生報名組成興趣小組,多種活動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給學生上課、作講座,傳授傳統詩詞的欣賞、朗誦、吟唱技巧,基本格律、創作知識和方法。
四是循序漸進,自編教材。詩教只在初一(或高一)、二年開設。初一上學期以傳統詩詞的欣賞、朗誦、吟唱為主,下學期以傳統詩詞的基本知識、格律為主;初二(或高一)上學期以傳統詩詞的創作為主,下學期以傳統詩詞(含對聯)的創作、發表和觀摩采風為主。教材以唐詩宋詞名篇、毛澤東等革命家詩詞為主,由淺入深,由授課教師自編。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南安市詩詞學會將利用各校刊物和墻報不定期發表學生相關作品,促進交流及相互學習;舉辦傳統詩詞朗誦、創作比賽等活動,培養與提高學生對傳統詩詞的興趣。今后,小詩人作品可在本會網站--《武榮詩賦網》、會刊--《武榮詩刊》發表,經評比優秀者可予獎勵并吸收加入詩詞學會。?(南安市委文明辦供稿)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