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9月2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謝婷)“別跑,別跑,快停下,前面有臺階!”
“不要打自己,松手!”
9月21日,記者來到福州市倉山培智學校,看到幾名志愿者正不知所措地和孩子們“斗智斗勇”,和似乎精力無窮的特殊孩子比起來,他們顯得疲憊又難堪。
這支由省協和醫院護士、福建師大傳播學院學生以及退休教師組成的志愿者隊伍,當天在培智學校和特教老師們互換角色,體驗一天當特教老師的生活。僅僅半天時間,他們就感慨地說:“這份工作,實在太辛苦了!”
上午九點半,培智學校六年級教室里,福州麥頂小學退休教師陳老師正在教13名學生唱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
13名學生里,只有兩個跟著節拍唱;有三四名學生不管音樂節拍,自己唱得很高興;還有一名學生不管陳老師怎么呼喚,始終低著頭不言語;有幾個人甚至隨時準備躥出隊列,守在一旁的協助老師只好一次次地把他們勸回去。
一堂課35分鐘,陳老師發現自己的嗓子喊啞了。她說:“以前一個班70多個學生,都沒這么累過。”
“這已經是紀律最好的一個班了。”一直在幫助維持秩序的甘霖告訴記者,在陳老師授課前,他們已提前給孩子們教好歌詞,排好隊列,做了很多前期準備工作。“否則情況會更糟。”她說。
在低年級做志愿者的護士牛鑫鑫就遇到了“更糟”的情況。孩子剛剛1歲的她,第一次發現還有比當媽更累的事。當天,她“認領”了一名10歲的自閉癥兒童天天,負責教授和照顧他的一天。唱歌、跳舞、讀繪本,即使她使出渾身解數,天天仍然不理睬她。她累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就在這時,天天突然尖叫起來,并開始使勁抽打自己,短短幾秒,他就把自己的臉打腫了。牛鑫鑫趕緊抓住他的手,但失控的天天力氣很大,她只好叫來老師幫忙。聞訊趕來的王老師讓天天躺在自己懷里,并為他揉太陽穴。10多分鐘后,天天終于安靜了下來。
“今天這個情況不算最壞,平時有不少孩子突然會失控自虐。這時不能讓孩子打自己,老師們就只能上去當‘肉墊’,直到孩子們平靜下來。許多年輕老師的胳膊上都有孩子們打出來的傷。”甘霖說。
“先天不足苗,更需奉獻人。”記者發現,在學校的走廊上,這樣的溫情標語隨處可見。
在這里,正常孩子學一節課就能學會的字,特殊孩子要花兩三個星期甚至一個月才能學會;一篇普通的課文,老師可能要花一個學期的時間,才能讓孩子們聽懂。
“這里的教學特點就是重復,重復,再重復。老師們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愛心,但也許一輩子他們都體會不到‘桃李滿天下’的感覺。”甘霖說,即使這樣,學校里依然有半數的教師在這里待了10年以上;而新進的80后、90后老師的堅守,也令她動容。
23歲的謝曉螢,剛從泉州師范學院畢業。雖然她只當了半個月的班主任,卻能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在她眼里,唐氏兒力力不再是別人眼中那個眼距寬、鼻子短的“怪物”,而是一個聰明活潑,會在老師批評別人時大聲說“我很乖”的孩子;自閉癥兒童張小花雖然上課從不聽講,但下課時總能哼出老師上課的內容。“他心里都記著呢,只是不愿意表達。”謝曉螢說,孩子們每一點微小的進步,都讓她覺得很有成就感。
林楚楚,和她的名字一樣,長得楚楚動人,被稱為學校的“校花”。她在培智學校待了三年多。在這三年里,家人和朋友都勸她轉行。但她總說:“我們學校還缺編呢,我走了,校長又得等一年才能招人。那孩子們怎么辦?”即使如此,轉行仍然成為林楚楚親友的執念,因為像她這樣一個大美女,至今還沒有男朋友。
記者了解到,除了林楚楚,學校里好幾位美女老師都因為職業原因至今沒有對象。“她們出去相親,因為人長得漂亮,又是老師,對方通常很滿意。但一聽說是在培智學校教書的,便沒了下文。”說起老師們的遭遇,甘霖很痛心。
甘霖告訴記者,她經常遭遇千奇百怪的職業誤解。有人曾問她:“你們的老師,自己的智力有沒有問題?”她說,每天在校園里看到那么多聰明、美麗又陽光的同事,對孩子奉獻無限的愛心;可社會上有些人卻把這里想象成黑暗的邊緣世界,認為從事特教的人都“不正常”。她希望,類似的志愿活動可以更多些,讓社會更多人了解特教老師的生活。
同時,她希望相關政策能向這些優秀教師傾斜,提高他們的工資待遇。在培智學校,有著33年教齡的老師,每個月只有不到4000元的工資,而新入職的年輕人一個月只有2000元。
除此之外,深藏在甘霖心中的美好愿景,就是希望所有人能正確認識特教工作,在呵護特殊兒童的同時,也重視特教老師的付出。“讓他們在社會上有存在感,讓他們有堅持下去的理由和信心。”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9-24國慶期間省少兒圖書館志愿者招募公告
- 2014-09-22“最美志愿者”吳金峰建海上救生隊 7年救起300人
- 2014-09-19湖里區霞輝老年中心招募志愿者 陪老人游覽公園
- 2014-09-18“春雨行動”要注重發揮社會志愿者的力量
- 2014-09-15南安心愿志愿者開展防艾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