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個情況不算最壞,平時有不少孩子突然會失控自虐。這時不能讓孩子打自己,老師們就只能上去當‘肉墊’,直到孩子們平靜下來。許多年輕老師的胳膊上都有孩子們打出來的傷。”甘霖說。
“先天不足苗,更需奉獻人。”記者發現,在學校的走廊上,這樣的溫情標語隨處可見。
在這里,正常孩子學一節課就能學會的字,特殊孩子要花兩三個星期甚至一個月才能學會;一篇普通的課文,老師可能要花一個學期的時間,才能讓孩子們聽懂。
“這里的教學特點就是重復,重復,再重復。老師們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愛心,但也許一輩子他們都體會不到‘桃李滿天下’的感覺。”甘霖說,即使這樣,學校里依然有半數的教師在這里待了10年以上;而新進的80后、90后老師的堅守,也令她動容。
23歲的謝曉螢,剛從泉州師范學院畢業。雖然她只當了半個月的班主任,卻能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在她眼里,唐氏兒力力不再是別人眼中那個眼距寬、鼻子短的“怪物”,而是一個聰明活潑,會在老師批評別人時大聲說“我很乖”的孩子;自閉癥兒童張小花雖然上課從不聽講,但下課時總能哼出老師上課的內容。“他心里都記著呢,只是不愿意表達。”謝曉螢說,孩子們每一點微小的進步,都讓她覺得很有成就感。
林楚楚,和她的名字一樣,長得楚楚動人,被稱為學校的“校花”。她在培智學校待了三年多。在這三年里,家人和朋友都勸她轉行。但她總說:“我們學校還缺編呢,我走了,校長又得等一年才能招人。那孩子們怎么辦?”即使如此,轉行仍然成為林楚楚親友的執念,因為像她這樣一個大美女,至今還沒有男朋友。
記者了解到,除了林楚楚,學校里好幾位美女老師都因為職業原因至今沒有對象。“她們出去相親,因為人長得漂亮,又是老師,對方通常很滿意。但一聽說是在培智學校教書的,便沒了下文。”說起老師們的遭遇,甘霖很痛心。
甘霖告訴記者,她經常遭遇千奇百怪的職業誤解。有人曾問她:“你們的老師,自己的智力有沒有問題?”她說,每天在校園里看到那么多聰明、美麗又陽光的同事,對孩子奉獻無限的愛心;可社會上有些人卻把這里想象成黑暗的邊緣世界,認為從事特教的人都“不正常”。她希望,類似的志愿活動可以更多些,讓社會更多人了解特教老師的生活。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9-24國慶期間省少兒圖書館志愿者招募公告
- 2014-09-22“最美志愿者”吳金峰建海上救生隊 7年救起300人
- 2014-09-19湖里區霞輝老年中心招募志愿者 陪老人游覽公園
- 2014-09-18“春雨行動”要注重發揮社會志愿者的力量
- 2014-09-15南安心愿志愿者開展防艾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