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張潔在福州紅光苑小學的輔導室里,指導孩子們簽名借書。
東南網9月1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近日,福州“信任餐廳”暫時停業的消息,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經歷了13個月的風風雨雨,餐廳老板劉鵬飛的誠信實驗戛然而止,讓人不勝唏噓。
無獨有偶。2011年8月,一家名為“永恒陽光”的饅頭店在泉州石獅悄然開張,讓城市底層的勞動者倍感溫暖。但是,由于缺乏資金,愛心難以為繼,饅頭店遭遇困境。
2013年7月,待用公益 (待用公益源于意大利的待用咖啡。待用咖啡是指在咖啡館消費的顧客,多認購一兩杯咖啡寄存店里,讓店家提供給囊中羞澀者享用。如今,國內延伸出待用快餐、待用面包、待用書包等多種形式,逐步形成待用公益這種微公益模式) 來到廈門,其理念“資助有愛心,受助有尊嚴”。彼時,國內30多個城市的300多家餐廳積極響應,活動如火如荼。可一年之后,待用公益在國內不溫不火,廈門響應者更是少之又少。
無論是信任餐廳、愛心饅頭店,還是待用公益,他們都是微公益。發掘身邊微小的社會需求,借助微博等新媒體,把愛心付諸行動,微公益傳播快、互動性強、影響力大、透明度高,傳達的是人人公益的理念,成為近年來公益事業異軍突起的力量。但是,來時一團火,走時一陣風,許多微公益項目“曇花一現”。如何才能持續運作,推動微公益的可持續發展,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尋找社會關注的契合點,微公益以點子新、創意足吸引人,但是“保鮮期”有限在福州“信任餐廳”老板劉鵬飛看來,他的誠信實驗算是成功。因為,餐廳內八成以上的消費者都能夠自愿付費,這正是他開辦餐廳的初衷。劉鵬飛說,如今社會不斷發展,而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卻在滑落,通過搭建這個平臺,他希望來這里用餐的人能找到相互信任的感覺,而后將這份信任感帶回到工作和生活中。餐廳的信任實驗影響很大,餐廳一天最多有六七百名顧客,13個月共接待4萬多名顧客。一些來自澳大利亞、德國、荷蘭等國的外國人和華僑不遠萬里,到福州尋找信任餐廳。
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包括房租、水電費在內,每月10萬元的運營成本讓劉鵬飛感到壓力不小,他每月都要倒貼五六萬元。今年3月,記者再次來到信任餐廳時,劉鵬飛希望通過媒體呼吁,讓更多愛心人士參與其中。僅僅過了4個月,信任餐廳宣布暫時關停。
“獨力難撐,一個人的戰斗很難。痛定思痛,我需要更多的支持。”經過反思,劉鵬飛意識到公益也需要多方支持。
同樣的聲音,來自于泉州石獅市愛心饅頭店店主吳先生。開業兩年多,開銷近百萬元,送出100多萬個饅頭。但是,由于自己的企業經營困難,饅頭店難以為繼。為了饅頭店的長遠發展,吳先生從幕后走到臺前,接受社會的捐贈。
去年7月28日,廈門素渡餐廳成為該市首家倡導待用快餐的商家。愛心行動伊始,顧客認購熱情高漲,想獻愛心的人很多,餐廳只好規定若認購總數超過認領總數200份,只能暫時停止認購。去年10月10日,待用快餐認購數達到357份。但是,目前待用快餐已逐漸沉寂,認購數直線下降。老板張譽旺說,今后如何持續運營,他還沒有思路。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9-11廈門微公益啟動“鳥巢書屋”項目 歡迎認捐認養
- 2014-07-23微公益“樓宇逃生”體驗:體驗從13米高處往下降落
- 2014-06-30廈門微公益社區行首次亮相 驕陽擋不住火熱愛心
- 2014-05-05莆田燃氣電廠“微公益” 圓孩子們“微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