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送不送禮”,而讓教師節成為民眾內心最為糾結的“節”之一。教師節的由來,不如春節、端午、中秋等其他傳統節日,有著故事、傳說、典故等方面的習俗支撐,所以“究竟該不該給老師送禮”至今難以厘清。然而,國家確定每年有一天成為“教師節”,本意或在于提倡“尊師重教”;而不是在逐漸衍變之后,令“教師節”從“尊師重教”原本定義中游離、甚而變味。
不過,如何紀念或慶祝教師節,以及教師們在這個國定的節日中,能否、或應該收受禮物,現在似乎都不是問題關鍵。“教師怎么收禮過節”,已然占據輿論焦點、成為社會爭議話題“頭條”。一方面,少數個別道德素養欠差的教師,會借教師節等理由,暗示學生、變相收取禮物或好處,引爆輿論“師風不古”的“口水仗”。另一方面,照耀在國家法定節日“教師節”光輝下的不少教師,或因感覺收入低下,或因節日收禮等話題“被妖魔化”,或因自覺付出太多得到承認太少,而失望無奈、難以真正陽光起來!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要讓教師這個職業、以及教師節回歸國家社會期望本義;而不能讓“教師”這個群體,因為某個“節”或“禮”而走形變樣,更不能讓原本干凈純潔的教育事業,令人痛心地毀在了某個“節”、某些“禮”上。國家、社會、及教師諸個層面,或都應該共同發力,立足這個“節”、從“禮”上做足文章。
首先從國家及各級主管機構來看,斷不能因為有了教師節這個“節”,就完全可以代替對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所有重視。教育是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根本大業,真正重視教育就要從“以人為本”角度,強調教書育人者、也就是教師們的衣食冷暖喜怒哀樂。從這個角度來說,國家應該光明正大地為教師送上節日禮物,比如頒發給個人的“新任教師紀念章”、“任教多少年紀念章”等;或為夯實教育基礎,有序增添改善的教學設備、校舍設施等等方面。弘揚尊師重教的“禮”,就應該大大方方、大張旗鼓地“送”給教師們!
其次從社會情緒角度來說,不能因為有了教師這個“節”,而忽略教師群體的正當訴求和需求。教師當然應該“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但即便是被稱為“圣人”的孔子,同樣也是凡胎俗體,都有七情六欲、要食人間煙火。一方面,除了教師節期間集中呈現的“優秀教師”、“先進學校”,平時同樣要有其他的社會榮譽,來獎掖、引導和體現教師群體的精神風貌。另一方面,不能因為有了法定的教師節,就片面要求教師放棄、或犧牲自己的正當權益。教師和其他行業從業者一樣,都是享受國家法律保護的平等勞動者,按勞取酬是他們的法定權利;有了教師節,他們同樣還是。
第三,對待“禮”這個問題,教師或應該在平時、尤其是教師節這個節骨眼上,體現出發自內心的“節”——文明風尚、職業道德節操之“節”。一味要求教師要“甘做人梯”、“無私奉獻”或許不合時宜;泛泛而談教師的“高大理想”、“專業知識”或也比較空洞。教師收受價值多大數額尚可判決為“收禮”、以及“教師收禮”又該如何受罰,固然應由國家法律及主管機構作出界定;但是,身為站在莘莘學子面前的長者,和國家公民的一份子,在踐行國家提倡的社會核心價值觀時,作為公民個人層面要求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無疑就是教師從個人角度發揮主觀能動作用,避免教師節為“禮”所困,身體力行守住過“節”之道德底線要求!(佟毅)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9-15尊師重教 涵江區召開慶祝第三十個教師節大會
- 2014-09-12教師節“談花色變” 不收禮禁令讓學生感謝顯尷尬
- 2014-09-12教師節“拒禮令”發威 一些學生自制的賀卡都被拒
- 2014-09-10武平縣永平鄉舉辦系列活動慶祝第30個教師節
- 2014-09-10晉江特教學校召開表彰會 喜迎第30個“教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