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給孩子老師送點禮物表達表達心意?”“別的家長送,就自己不送,老師會不會對別的孩子特別照顧?”“如果要送的話,送什么好呢?”每到教師節前后,類似這樣的問題往往成為許多學生家長糾結于心的問題,榮登熱門話題排行榜。
誠然,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軌跡和成長道路上,老師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從懵懂到明理,從無知到睿智,無一不是老師們毫無保留,辛勤付出的結果。從這個層面上說,教師節,給老師送禮表達對老師的感恩與尊重,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何況,中華民族自古便是禮儀之邦。尊師重教,是對流傳千年的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問題就在于,近些年教師節在一些地方變了質,串了味,越來越重的送禮風已經偏離了教師節的本意。曾經有媒體報道,購物卡、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奢侈品紛紛現身教師節送禮清單,不少家長坦言,“人在江湖,不得不送”。許多家長在送禮上互相攀比,為禮所累,加重了經濟負擔。另一方面,當家長送禮與否糾結不已的同時,一些老師卻在為是否要收禮而面臨著難以處置的尷尬。如果收禮,就敗壞了師風師德,損害了自身的職業形象;如果不收,可能會讓家長覺得“不放心”,甚至還可能因此在有心收禮的教師同事中顯得“不合群”。教師節儼然成為了“教師劫”, 家長愁送,教師愁收。
筆者認為,教師節的內涵是弘揚教育文化,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氣。在教師節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讓學子學會表達感謝、學會感恩,這門課不能少。我們要遏制的是不正常的送禮,而對于傳統的原始的樸素的情感表達,還是允許的,也是歡迎的。只是教師節的禮物宜輕不宜重,越簡單越好,能表達出學子對老師的那份感激、敬仰、懷念的情誼,也就足夠了。比如,送一朵美麗的鮮花,寄一張自制的問候賀卡,打一通簡短的電話,或者編寫一條祝福的短信……這些何嘗不也是給老師的禮物,禮物可大可小,可以有形,可以無形,只要是發自真心,蘊涵自己誠摯的祝福和感情,那些收到祝福的老師們,都會欣慰和高興的。
教師節禮物,簡簡單單就行,不在于價值多貴重,也不在于形式多豪華,關鍵在于禮物本身飽含著的對老師的尊重和真誠。因為,對于一名師者而言,學生的成長成才才是最好的教師節禮物。 (葉淑惠)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8-26湖里區舉辦未成年人“上網自律成長營”活動
- 2014-08-25湖里區四項舉措為青少年成長營造良好法制環境
- 2014-08-20[我的家風]魏雨萱:好家風助我成長
- 2014-08-20[我的家風]程雨:家風伴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