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學習時報》刊發劉云山同志在中央黨校2014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摘要。講話深入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嚴三實”要求的深刻內涵,強調黨員干部為官用權,要心中有桿秤,手中有戒尺。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三嚴三實”要求,強調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三嚴三實”闡明了黨員干部的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如何做到“心中有桿秤,手中有戒尺”,是將“三嚴三實”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融會貫通、落實到位的關鍵。
嚴以修身,管好“總開關”
中央強調:要把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踐行“三嚴三實”要求貫穿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過程,確保活動縱深推進,取得實效。
一些重要會議也多次強調,要以焦裕祿精神為鏡,深學、細照、篤行,切實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嚴以修身”是根本,管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只有從理想信念、價值取向上打造“金剛不壞之身”,才能擋住“四風”的滋擾侵蝕,在金錢、美色、利益等誘惑面前“任憑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
何為修身?《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通俗地講,就是陶冶身心,涵養德性。
孔子提倡“修己”,認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孟子既講“修身”,又講“養心”。荀子提出“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舜”。《禮記》更是提出了著名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怎樣修身?古人注重“修德”,“吾日三省吾身”。《論語》說:“君子懷德,小人懷土。”《新語》認為:“立事者不離道德,調弦者不失宮商。”《菜根譚》說,道德是事業的根基。《國語》也說,德行是幸福的基石。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黨員領導干部不僅要從嚴要求,完成好“修德”、“省身”這些最基本的動作,更要從“嚴”字出發、以“嚴”字當頭,加強理論修養,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加強政治修養,堅定立場、堅定信念;加強紀律修養,自覺在思想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強作風修養,永葆黨的先進性、純潔性。
“看到泡桐樹,想起焦裕祿。”焦裕祿是“嚴以修身”的一面明鏡:衣帽鞋襪補了又補、縫了又縫;冒雪訪貧問苦,冒雨送救濟糧款;身患肝癌,仍用手或硬物頂住肝部,強忍劇痛,堅持工作,下鄉走訪……
臧克家在《有的人》中寫道:“給人民做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焦裕祿同志“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人們不僅記住他,而且學習他,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嚴以用權,為民“知輕重”
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嚴以用權”是核心。
權,本義是秤砣。古時候,在稱重量的衡器上,衡為桿,權為砣,由此引申出“權衡”、“權力”。故《孟子》、《漢書》都說:權,“知輕重”。
權力從哪里來?有人認為,權力是上級給的;有人認為,權力是自己辛苦“換”來的;甚至有人認為,權力是依靠雙手“撈”來的。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可見,權力來自人民,人民是權力的唯一“所有者”。
權力到哪里去?有人認為,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可以隨心所欲,自由支配;有的把權力當成自己的“私人財產”,權為己用,權為親用,結果害人害己,追悔莫及。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就必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行使權力的人只是權力的“保管員”。
權力該如何用?只能嚴用、慎用。
“嚴以用權”,就是要善用底線思維,嚴格“限權”,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為官用權當如履薄冰、如臨深淵、自警自危,官越大、權越重,為人民服務的責任就越大、擔子就越重。把權力關進“籠子”,無異于用制度強化了底線、強化了準繩、強化了權力邊界,讓人不敢也無法越雷池一步。
“嚴以用權”,就是要善用法治思維,嚴格“制權”,使權力遵循法律的軌跡。“法無授權不可為”,任何黨員領導干部都沒有法外之權,更不能法外用權。權力只有在法律的框架內、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才能讓行使權力的人步步受“制”,讓掌握權力的手規矩起來,從而打消一切僥幸心理、投機心理。
“嚴以用權”,就是要善用監督思維,嚴格“亮權”,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伯爾曼說;“沒有公開則無所謂正義。”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提高權力運行的透明度、能見度,讓權力接受最廣泛、最嚴格的監督,暗箱操作就無處藏身,權力尋租就無租可尋,潛規則自然就會“見光死”。
權力是一把雙刃劍,用權為公還是為私、為民還是為官,是區分當“公仆”與做“老爺”的分水嶺、試金石。焦裕祿“嚴以用權”,聽說兒子看戲未買票,立即掏錢補票,不準搞特殊化;楊善洲“嚴以用權”,從沒讓子女搭過一次公車,從沒用公權辦過一件私事,從沒給親友批過一張條子……
“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只有牢固樹立“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這一馬克思主義權力觀,才不會為權所惑、為權所困、為權所害。
嚴以律己,增強“免疫力”
走好群眾路線,搞好教育實踐,黨員干部要強化自省、自警、自律意識,嚴格管好自己、管好身邊人,切實做到“三嚴三實”。
打鐵還需自身硬。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嚴以律己”是關鍵。清代“三朝元老”張廷玉說:“居官以正己為先。”唐代“宰相詩人”張九齡說:“不能自律,何以正人?”都強調正人先正己、律人先律己的重要性。
“嚴以律己”,首先要心存敬畏,遠離腐化墮落的“病源”。哲學家康德曾說,世上有兩種東西使他充滿敬畏:一是頭頂的星空,一是內心的道德律。如果說,頭頂的“星空”是他律,那么,內心的“道德律”就是自律。黨員干部只有手握戒尺,自覺敬畏法紀、敬畏組織、敬畏群眾,才能遠離“病源”,不染“病毒”,形成“嚴以律己”的敬畏之心、習慣之行、文化之境。
“嚴以律己”,要保持清醒,培植拒腐防變的“抗體”。做人不可糊涂,為官更不可糊涂。黨員干部必須樹立正確是非觀,明確公私界,知道“我是誰”、“為了誰”,在權力面前特別是在“小事情”面前,隨時保持清醒、保持警惕、保持戒備。戒律不只是約束自己的“強心針”、“鎮痛劑”,更是保護自己的“預防針”、“清醒劑”。“抗體”在身,正氣在胸,邪氣自然無法入侵,無處遁形。
“嚴以律己”,要自警自危,接種清廉為民的“疫苗”。《天下糧倉》說:“不自危者,何以為官?”為官用權,當時刻自省,增強風險意識、危機意識、防范意識;時刻自警,知微慎獨,防微杜漸,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人前人后一個樣、有無監督一個樣;時刻自律,發現蛛絲馬跡、加強自我約束、加強自我防范,防患于未然,防腐于未然。
“嚴以律己”,矛頭對準的是自己,敢不敢對自己下手,敢不敢對自己動真格、下重手,是必須邁過的一道坎。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留下了許多“嚴以律己”、高風亮節的佳話。比如,周總理開會,喝一杯茶水,也如數付錢;因私用車,記賬交費……
蘇轍說:“以恭儉自居,以法度自律。”紀律是具體的、有形的規章制度,更是無形的監督、無聲的命令。只有“嚴以律己”,才能增強“免疫力”,保障“自身硬”。
謀事要實,專心“釘釘子”
毛主席說:“多謀善斷,重在謀上。”謀事是做事的開端,是成事的前提。“謀事”的質量和水平,往往決定工作、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謀事要實”就是堅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謀劃工作、謀劃事業、謀劃發展,使政策、決策、對策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客觀規律、符合科學精神,不好高騖遠、不脫離實際、不流于形式,體現正確的事業觀、政績觀。
“謀事要實”,需要實心謀事,反對“做虛功”。有的地方熱衷于栽“盆景”、推“樣板”,大興“看上去很美”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其實做的都是表面文章,搞的都是形式主義。這些謀事者假干不真干,虛干不實干,就是沒有胸懷實心,體察實情。
“謀事要實”,需要開門謀事,反對“搞空談”。古人說:“涉淺水者見魚蝦,入深水者見蛟龍”。有的干部坐在屋里,“找上幾個人,出上一個題,關上窗戶門,作上一篇文”,這樣又怎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的地方,項目簽約數十個,落地只有幾個;資金簽約數十億,落地只有幾億。如此紙上談兵,不在地上生根,只會誤人、誤時、誤事、誤國。
“謀事要實”,需要低調謀事,反對“唱高調”。有的地方片面追求“高大上”,貪大求洋、好大喜功,動輒建“世界第一”大廣場、造“全球之最”大草坪——能申報“吉尼斯紀錄”最好。華而不實唱高調,調子越高,越容易脫離實際;低調務實埋頭干,姿態越低,越能夠站穩腳跟。比如,按照“問題導向、清單管理、結果倒逼”要求,建立問題“三色”分類、“三級”清單管理、“三清三進”倒逼推進機制,就是低調務實、少說多干的生動體現。
“謀事要實”,需要長遠謀事,反對“半拉子”。有的地方換一屆班子唱一個“調調”,換一任干部上一批項目,很多事情虎頭蛇尾,半途而廢,人走政息,留下一堆“半拉子”工程、“爛尾樓”工程。“新官不理舊事”,缺的是“功成不必在我”的修養和擔當,缺的是一張藍圖干到底、一顆釘子釘到底的“釘釘子”精神。
謀事在人,成事也在人。發揚“釘釘子”精神,要一錘一錘接著敲、一顆一顆釘下去,這樣才能把釘子釘牢、把事業釘穩。
創業要實,敢啃“硬骨頭”
苗栽不實則亡,樹植不深則枯。事有千萬,貴在實干。“創業要實”,就是要腳踏實地、真抓實干,敢于擔當責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決問題,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馬克思說:“空談和實干是不可調和的對立面”,“一步實際運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處在新的歷史方位,站在新的發展起點,更需要實打實創業,敢啃“硬骨頭”,切實做到教育實踐活動與改革發展穩定兩手抓、兩促進。
搞好教育實踐活動,要用創業、創新、創優“三創”活動載體,體現為民、務實、清廉的主題。以服務百姓創業為切入點,打造創業型城市,體現為民的核心;以建設效能型機關為突破口,打造創新型城市,體現務實的目的;以正風肅紀為重點,打造創優型城市,體現清廉的本質。
“創業要實”,要大興創業之風,踏石留印。比如,有的地方啟動建設集初創企業、創投公司和公共平臺于一體的創業孵化基地,完善全民創業支持政策,引導大學生、科研人員、機關干部“下海”創辦科技型小微企業,鼓勵不同群體創辦滿足市場需求的各類市場主體。這釋放出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創業、精心謀劃創業、積極支持創業的強大正能量。
“創業要實”,要用好創新驅動,抓鐵有痕。陳毅同志說:“創業艱難百戰多。”根據經濟驅動力理論,人均GDP在5000—8000美元,依靠創新驅動。打好創業攻堅戰、持久戰,必須培養善于打破現狀的思維和能力,通過改革的手段、創新的機制,進一步深化基礎設施建設PPP模式、研發公司法人化等各項改革,激活推動各項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引擎、動力體系、動力源泉。
“創業要實”,要強化創優保障,敢于擔當。干事是干部的天職,擔當是干部的使命。只有不斷優化投資環境,打造廉潔政府,才能讓百姓創業創新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效果更好,讓群眾切身感受到社會的公平正義和黨委政府的擔當、效率和作為,讓“讓遠方的客人留下來,讓落戶的企業不想走”。
做人要實,不做“偽君子”
一炷香火燒出個神,一撇一捺寫成了人。“神”是虛的,是偽的,是假的。“人”是實的,是真的,是具體的有形的。
寫好“人”字,關鍵在實。李大釗先生曾說:“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做,不馳于空想,不鶩于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做踏實的工夫。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做事,則功業可就。”
老實人不是庸人,而是恪守做人底線和處事原則,規規矩矩行事,不投機取巧、不越雷池、不搞變通的人;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坦坦蕩蕩為人,不欺瞞掩飾、不撒謊、不失信的人;是忠貞不渝敢于擔當,從從容容處變,不朝三暮四、不拋棄、不放棄的人;是低調務實埋頭做事,勤勤懇懇耕耘,不計較個人得失、不事張揚、不問功名的人……
“做人要實”,要善于“換位思考”,跟對方“換把椅子坐”,站在群眾的角度和立場思考問題、謀劃工作,通過角色的轉換、角度的互換重新審視問題,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將心比心,以心換心。要廣泛開展“假如”活動,多問問“假如我是辦事群眾”,“假如我是服務對象”,“假如我是小攤販”,“假如我是拆遷戶”,“假如來辦事的是我的父母”……通過“假如”,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著力點,提升做人的“實心、實行”。
“做人要實”,要強于“本位操作”,在本職崗位上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將好事辦實、實事辦好。“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焦裕祿在人生的最后470多天,靠一輛自行車、一雙鐵腳板走遍蘭考,“心里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為黨員干部樹立了做人做事盡職盡責的榜樣。
“做人要實”,要樂于“補位及時”,在群眾遇到難事時,即使不是分內職責,黨員干部也能夠急群眾所急,義不容辭,及時解難。切實做到既有序分工,又補位合作,分工不分家,眾人拾柴火焰高;既當好主角,又當好配角,而且爭當“最佳配角”,形成互動、互助、互補的強大合力。
“做人要實”,要撕掉一切“假面具”,堅決不做“偽君子”,真正做到“對黨、對組織、對人民、對同志忠誠老實,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干老實事,襟懷坦白,公道正派”。(潘德東)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9-1680后兄弟倆得了怪病 好心市民送藥上門哥哥有好轉
- 2014-09-10老人遭車禍肇事者逃逸 多虧過路好心中年夫婦送醫
- 2014-08-27長沙籍流浪青年風餐露宿 福安好心阿姨收養一年
- 2014-08-20六旬老人摔倒在地頭破血流 好心人將他扶起止血
- 2014-08-20原56路車站牌還沒更新 好心市民張貼了手寫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