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德給孩子們上課
扎根山村35年
前不久,漳州華安下路小學教師黃金德獲得全國模范教師的稱號,還要到北京“開大會”,他質樸的臉上寫滿緊張:“從沒到過那么大的場合,很緊張!”對這一榮譽,他十分淡然:“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
17歲回家鄉 執教三十年
下路小學在山上,離新圩鎮20公里,一幢兩層的教學樓,一塊不大的水泥空地,學校現在只有三個年級,五、六年級已經遷到中心校了。1979年,黃金德高中畢業,才17歲不到的他就回家鄉小學教書,這個小村莊只有500多人。1982年,黃金德到龍溪師范進修,畢業后主動要求回到下路小學。
“回我自己的家鄉,我想讓我們山里的孩子也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黃金德說,以前山里面很落后,女孩子都沒辦法上學,到現在時鐘、電視都不會用。“孩子不讀書,走不出這座大山,只能一輩子窮下去。”
上世紀80年代,當時的校舍不過是泥巴、竹子搭起來的土房子。黃金德住在學校旁邊的房子里,沒有電燈,他在昏暗的煤油燈下改作業、備課。上世紀90年代末是鼎盛時期,學校學生人數最多,有100多個,老師也有六七個人。但是后來學生數大幅減少,老師也都調走了,只剩下黃金德和鄒景春。
學校不能停 學費幫忙交
黃金德當年有機會留在漳州的小學,但他始終牽掛著村里的這群孩子。現在下路小學里有3名老師,除了黃金德和鄒景春外,還有一個年輕的代課老師,而年過六旬的鄒景春也到退休的年紀了。山里交通不便,年輕老師來了都呆不住,大多數來一兩學期就走了。
“我們這不像城里,孩子上學都是自己走路的。如果村里沒有老師了,這些孩子就只能走路去鎮上上學。”黃金德說,隔壁村的小學因為沒有老師,已經停辦了,他不忍心讓那些六七歲的孩子到20公里外的中心校讀書。
山里的孩子交不起學費是常有的事。黃金德常常先幫他們墊付,等他們家里有收成了再還。“再窮也不能讓孩子輟學,我要替他們交齊了學費,用的都是自己的工資。”他還記得,之前有一個學生,很小母親就去世了,父親一個人拉扯3個孩子,很不容易,孩子自己都不忍心讀書了。但他自己到縣里奔走,努力幫學生拉到了補助,還交齊了課本費,才讓這個孩子能繼續上學。“后來他也考上了華安一中。”黃金德的笑容飽含驕傲,像這樣的學生還有很多。
一天不得閑 什么都要教
這30年來,不少朋友勸他們夫妻倆離開這個小村,但夫妻倆執意不走。30多年來,他培養了無數學子,其中70多個學生考上大中專院校,還出了不少研究生。
但任務是艱辛的。3個班,3個老師,白天孩子們在學校,老師們根本不能休息,要輪著上課,語文、數學、其他一些技能課,黃金德都上過。由于離家較遠,中午孩子們也留在學校里,黃金德和鄒景春還要輪流值班照顧他們,改作業、備課的時間只好挪到下班后,除了主科外,技能課也要備課。
“人家把孩子交給我們,就要給人家教育好。”黃金德說。老師們教得認真,孩子肯努力,讓下路小學的教學質量一直都有保障。以前統考的時候,每一屆十幾個學生里都有3個以上能考上華安一中,一般都能占新圩鎮的三分之一。這次三年級班上又有一個學生的英語得了全鎮第一名。
現在,他的學生們很多都走出了大山,過年過節的時候,都會回學校來看看,到他家來坐坐。一位已經畢業、在廈門上班的鄒同學說:“每年一放假回家,就會去看黃老師,他當時幫我交學費,還鼓勵我要繼續讀書,出人頭地,對我人生的影響很大。”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9-10樸素過節 讓教師節回歸本義
- 2013-11-07福鼎市領導教師節慰問教師
- 2013-09-16泉州市泉港區領導深入學校開展教師節慰問活動
- 2013-09-12寧化:部分學校開展多形式活動簡樸慶祝教師節
- 2013-09-12沙縣召開慶祝第29個教師節表彰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