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9月9日訊(福建日報)堅持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是泉州市在發展海洋經濟道路上的一大特色。在全省2013年度海洋環保責任目標考核中,泉州市居全省第一。
隨著海洋環保工作的持續推進,泉州的“碧海銀灘”重回人們的視線。洛陽橋畔,紅樹林郁郁蔥蔥,這里生長著我國東南沿海人工種植面積最大的紅樹林,面積達7500多畝,發揮著巨大的景觀效益和生態效益;2014年上半年投入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資金7.88億元,海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海洋工程生態損害補償試點工作穩步推進,上半年督促4個海洋工程業主出資近150萬元,給予生態損害補償;在主要海灣放流魚類苗種500萬尾和對蝦苗種1000萬尾,計劃全年放流5億尾。
2013年,晉江市獲批全國首批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保護區管理處榮膺“全國自然保護區工作先進集體”,福建崇武國家級海洋公園通過國家海洋局組織的專家評審……為海洋經濟事業畫下美麗的一筆。
在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泉州市全力推進海洋經濟快速發展。
——2014年,泉州市有44個項目補納入省級海洋經濟重大項目建設盤子,上半年,已有24個海洋經濟重大項目完成投資22.83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50.5%。其中,泉州海洋漁業信息化裝備技術研制與產業化項目、石獅華寶海洋生物擴大生產項目、福建瑞發冷鏈物流加工一體化項目等重大項目均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臨港工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中化泉州煉油項目進展順利,1200萬噸/年煉油項目已建成投產,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近700億元;新加坡吉寶公司正式接手泉州船廠的運營和管理,并開展石油鉆井平臺設計、建造、維修等海洋工程裝備業務,預計未來三年產值將超過35億美元;嘉信游艇制造和維修項目前期推進取得突破,總投資10億元,有望今年落地建設。
——現代漁業步伐加快。在中央財政補助的基礎上,市、縣兩級再配套補助近1800萬元,切實推動遠洋漁船建造更新。今年以來,泉州市新增8艘千噸級遠洋漁船開赴太平洋漁場生產,這是我國大陸燈光圍網漁船首次與日本、韓國、臺灣地區遠洋漁船同在北太平洋捕撈作業,預計2015年,該市遠洋漁船船隊將達50艘。在設施漁業方面,市財政每年安排5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規模成片良種場建設、陸上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淺海環保型養殖。今年計劃推動15個設施漁業項目建設,目前已完成2個省級水產良種場、1個農業部健康養殖“菜籃子”基礎建設。
——大力推動食品企業進軍海洋。充分發揮泉州食品行業發展優勢,著手研究制定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致力于破解食品企業進軍海洋的障礙。包括:非水產加工食品企業投資海洋食品加工建設項目的,與海洋企業同等享受海洋經濟發展專項資金補助政策;非水產企業設立產品質量標準,委托海洋食品企業代生產,以本企業品牌標識冠品的海洋食品,年產值超過2000萬元的,給予資金補助等。現已有親親食品集團投資新建“蝦條膨化食品”生產線已投產,蠟筆小新食品有限公司與閩南水產有限公司合作的“魚豆腐”項目正加快推進項目建設。
——海洋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增強。今年,“6·18”泉州市成功對接海洋產業項目11個,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并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合作開展海洋裝備防腐涂料項目的研究;泉州師范學院正在推進增設海洋技術相關專業;泉州海洋職業學院“國際航行船舶船員專業英語培訓”項目資質正式獲批。
——海洋管理水平穩步推進。堅持海陸統籌、河海兼顧的發展戰略,科學規劃海洋空間發展布局,大力推進用海方式從分散粗放型向集中集約型轉變。積極籌建“中國海洋產權交易中心”,已草擬組建方案。開展海域資源市場化配置,繼續推進海域采砂臨時用海掛牌出讓海域使用權,探索實施圍填海項目和無居民海島開發利用的招拍掛,晉江市掛牌成立首個縣級海域儲備中心。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27生態建設 先行示范
- 2014-01-07晉江大力實施生態建設“四大行動”
- 2013-12-13松溪生態建設“四重奏”
- 2013-05-17泉州劃定生態建設路線 確保今年省級明年國家級
- 2013-04-19沙縣積極開展墓地生態建設整治綠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