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發布實施《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將在全社會建立統一信用代碼制度,并伴隨每一個法人和自然人的終生(中央臺新聞聯播)。此舉預示著國家已經開始了信用體系的頂層設計。這對于提升全社會的誠信意識、誠信水準和文明程度,意義非常重大。
“民無信不立”。一個人需要有一種精神,一個民族更需要有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就是誠信。誠信,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要以信用取信于人;二是對他人要給予信任。一個不講誠信的人是沒有前途的人,一個沒有誠信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國家。中國正致力于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誠信應該成為文明社會的潛在內核,成為影響社會運行諸規則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潛規則”,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之魂。魯迅先生曾說過:“惟有民魂是值得自貴的,惟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當前,大到食品安全問題、安全生產事故、山寨產品,小到違章駕駛、亂扔垃圾、亂刻亂畫等個人陋習,都不同程度地折射出人的誠信意識的不足或缺失。
長期以來,對于誠信更多的只是道德的約束,相關規章制度明顯缺位,違反誠信似乎成了一項零風險的行為。有些領域,即使有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但相對于違反誠信所帶來的巨大收益,處罰措施又顯得不痛不癢。致使誠信守法者吃虧,失信違法者得益,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屢見不鮮。乃至有人發出道德滑坡、行為失范的慨嘆。此次《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的發布,對于重塑社會信用,重建社會秩序,彰顯公平法治,意義殊為深遠。《綱要》的亮點在于,為法人和自然人私人訂制“信用代碼”,相當于每個人的“身份證號”,一經建立,即烙上了永久的烙印,終身相隨。以后求學、求職、貸款、創業,不但要依“顯規則”考察能力、資格及各種硬件,還要通過查驗誠信記錄,審視其品行高低,并視誠信記錄的優劣,考量取舍去留。屆時,誠信將成為給個人和法人帶來深刻影響的“潛規則”。
當然,《綱要》的最終落實并發揮作用,還需要大量的工作來鋪墊。例如通過宣傳和教育普及信用知識,增強全社會的誠信意識;加強信息采集和及時更新,確保信息的真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健全相關配套制度,使誠信“潛規則”真正受到重視,得到遵守。尤其要注意誠信制度本身的信用,健全監督機制,實行公開透明,杜絕暗箱操作、人為修改記錄等各種舞弊行為,加大對誠信體系“守夜人”的管理和懲戒力度,確保誠信成為文明社會的“潛規則”。(孫宏云)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9-02國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誠信
- 2014-09-02無人看守的“誠信菜攤”
- 2014-09-02用剛性制度打造“誠信中國”
- 2014-08-29男友“眾籌”救患病女友 用我的誠信換你的生命
- 2014-08-27龍巖市積極推進企業誠信體系建設 網上可查企業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