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怎么講
到了廈門,王欲荷每去一個新地方做義工,給孩子們上的第一堂課都是《認識自己的名字》。
《認識自己的名字》對于王欲荷有著特殊的意義,通常這堂課她都是這樣開始的:“從前,有一個國王,他有一座大城堡,里面有一個美麗的荷花池。有一天,國王的女兒出生了,池子里的荷花全開了。于是,國王就給他的小公主起名叫‘欲荷’。”一開始,這個故事往往讓人聯想到王欲荷本人。不過,這卻并不是她名字的來歷。真實的情況是,王欲荷的母親一連生了好幾個女兒,祖父一直希望能有
一個男孩子,于是就給她起了“欲荷”這個名字,類似人們通常說的“招弟”。可惜,王欲荷的名字并沒有讓家人心想事成。長大后,當王欲荷知道自己名字的故事,總覺得這個美麗的名字帶著一點憂傷。于是,當她接觸到心理學后,就給自己編了這樣一個童話故事,排解心中淡淡的哀愁。
王欲荷告訴記者,在臺灣生命教育的第一課就是從愛自己開始的。而名字是家人送給自己的第一份禮物,滿載著家人對自己的期許和愛,讓孩子們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甚至把自己的不滿意排解出來,是孩子與自己以及家人對話的一種全新方式。
除了給孩子們講故事外,畫畫是王欲荷與孩子溝通的另一座橋梁。在海滄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王欲荷總是準備好一疊白紙和一盒彩色蠟筆,讓孩子們隨意涂抹。一次,一位媽媽帶著孩子來到輔導站,她告訴王欲荷,孩子最近總是心事重重卻又問不出原委。王欲荷讓這個小朋友先畫一幅畫,孩子挑了黑色蠟筆畫了好幾個不同裝扮的黑色小人。孩子告訴她,他畫的是一場化裝舞會。“可是為什么小朋友都是黑色的呢?”“因為他們都把衣服弄臟了,很丑。”聽到這里,孩子的媽媽一下就想起前不久幼兒園舉辦過一個化裝舞會,好像就是從那時候起,孩子開始變得不開心,或許就是孩子在舞會上把衣服弄臟了,覺得不好意思吧。
于是,王欲荷接過黑色蠟筆,在紙上畫了一個穿著黑色禮服,頭發梳得烏黑發亮的小朋友。然后,她給孩子講了一個故事:一個魔法師把上次弄臟了的衣服全部涂黑,然后通過他靈巧的雙手把衣服剪裁成為一件高貴的燕尾服。“下次參加舞會,你就可以穿著它出席,肯定會大受歡迎的!”王欲荷說。聽完,孩子開心地問:“真的嗎?”
王欲荷說,小朋友的語言表達有時不一定到位,有時他們也不愿意表達,但繪畫卻是他們當下心理狀態的一面鏡子,父母可以通過畫畫與孩子進行對話。“大陸的父母有時不太注重與孩子溝通的技巧,而臺灣這十幾年深受西方幼兒教育理念的影響,父母開始和孩子平等對話。通過畫畫等方式,父母可以溫柔地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讀懂孩子的心。”這是王欲荷希望帶給大陸父母的又一種有趣的親子溝通方式。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9-02“愛心飲水站”登上鼓浪嶼 島上已有43家報名加入
- 2014-08-29福安:奉獻愛心 開展“愛心助學”認助活動
- 2014-08-29華安縣馬坑鄉:多方愛心資助 圓學子大學之夢
- 2014-08-29思明區設立“愛心小屋” 關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
- 2014-08-26上杭:愛心企業慷慨解囊 助600多名貧困學子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