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8月22日訊(通訊員 林平山/林俊杰)近年來泉港區工商局先后被評為“泉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泉港區先進‘五好’黨支部”、“泉港區機關效能建設先進單位”、“2013年度經濟工作先進單位”和“泉港區十佳學習型黨組織”,連續兩屆被評為“區直機關黨建工作先進單位”,下屬四個工商所全部被評為“區級文明單位”,注冊窗口被福建省工商局授予“文明示范窗口”,被泉州市團委授予“青年文明號”稱號……
2012年以來,泉港區工商局將強化工商行政管理職能融入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依托基層工商所、企業注冊窗口、12315指揮中心等陣地,從創建機制、載體、內涵、成效等方面入手,“四維并進”積極創建第十二屆省級文明單位。
夯實“三個基礎” 完善創建機制
一是夯實組織基礎。及時調整區工商系統文明創建領導小組成員,強化對文明創建工作的組織領導。制定創建工作三年規劃和年度計劃,逐年增加專項工作經費,堅持定期聽取創建匯報、研究創建形勢,定期通過實地調研、模擬測評等方式檢驗創建成效,及時發現、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按照“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工作要求,進一步完善檔案資料,對近年來的文明創建成果進行梳理,形成電子圖文材料。2012年10月,召開全區文明創建工作經驗交流現場會,樹立典型、總結經驗,為省級以上文明單位搭建學習交流平臺。二是夯實隊伍基礎。一方面加大培訓力度,不斷強化專業知識和崗位技能訓練,特別是對新錄用公務員抓好跟班學習,做好“傳、幫、帶”,讓他們在各項工作中展示才干、發揮作用。另一方面狠抓干部職工思想道德教育,結合教育實踐活動,制作陳其偉先進事跡宣傳版面1幅、學習專欄1幅,召開學習討論會3場,積極培育和踐行以“三個倡導”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是夯實硬件基礎。推行窗口“標準化建設”,投入10萬余元在工商注冊登記窗口和12315申訴舉報服務臺等窗口單位,設置休息椅、便民服務箱、配置政務公開查詢電腦等硬件設施。認真落實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等效能建設“八項制度”,實行預約服務、延時服務等便民措施,持續提升窗口服務層次和形象。
突出“三個抓手” 豐富創建載體
一是抓好便民服務。結合黨的群眾教育實踐活動,深入內外資企業、個體戶等開展“馬上就辦”、“四下基層”等活動,完善免費登記制、限時辦結制、預約服務、縣域通辦、網上工商服務等便民措施,實行“一企一策”,努力幫助企業排憂解難,助力市場主體持續發展壯大。截止目前,全區共有各類市場主體共計14109家,其中內資企業2651家、注冊資本238.5億元;外資企業121家,注冊資本27.6億美元,投資總額84.9億美元,個體工商戶11337戶,資金總額7.3億元。二是抓好創新實踐。主動協調黨委政府出臺修訂商標品牌創建獎勵措施,激發品牌創建活力,深入推進商標品牌戰略。據統計,全區共有注冊商標1547件、馳名商標4件、省著名商標14件、市知名商標16件。大力開展“學習型”機關創建活動,自行開發集學習、測試、反饋為一體的“天天學習”系統軟件,并將其嵌入OA網絡辦公系統。該學習軟件涵蓋2500多條涉及工商各類法律法規的題庫,干部職工登錄瀏覽學習高達13000多人次,平均測試成績為92分,有效激發干部職工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2013年,該局還全區組織會議上做創建“學習型”黨組織典型發言,當年度取得區級績效考評第四名、三等獎的好成績。三是抓好市場規范。認真履行監管執法“第一職責”,先后組織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紅盾護農”百日行動、打擊假冒偽劣和商標侵權等專項執法行動,共立案查處各類案件達305件,有力維護公平公正市場競爭秩序。主動做好校園周邊環境整治、“黑網吧”清理等工作,持續凈化社會文化環境。2013年以來針對“黑網吧”規模小、分散、向城鄉結合部轉移、隱匿于民房或居民樓內發現難查處難等特點,大力開展“斬網行動”,在全區各宣傳欄張貼《關于查處取締黑網吧的通告》和《告黑網吧經營者的一封信》等,共取締黑網吧11家,扣押電腦130多臺,其中立案6起,無主案件5起;2014年共立案查處1家“黑網吧”,查扣電腦設備30臺。
堅持“三個結合” 提升創建內涵
一是結合機關文化建設。在機關大樓二樓回廊和八樓黨建室開辟“工商廉政文化走廊”,分成概述、廉政感言、廉政攝影、廉政楷模、廉政漫畫、廉政書畫等6個版塊,營造廉政勤政氛圍。扎實開展“我們的節日”、“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黨員微故事”推介、網絡文明傳播、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投票等一系列活動。運用“道德講堂”平臺舉辦各種講座23場次,圍繞本單位文明風采撰寫和轉發博文、微博150篇,利用節假日積極開展籃球、乒乓球、登山比賽、書畫展覽、征文演講比賽等文體活動,該局陳燕、連海萍等多位同志均取得較好名次,獲得區里表彰。二是結合機關作風建設。通過黨組會、局務會、全體干部大會等多種形式傳達學習中央“八項規定”,倡導勤儉節約、低碳辦公,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養成“節約一度電、一張紙、一滴水”的良好習慣。2013年全局的“三公”經費同比下降10.09%,2014年1至4月,“三公”經費同比下降39%。三是結合機關黨建工作。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深入貫徹學習宣傳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開展黨員領導干部“四下基層”活動。通過實地察訪、組織座談、問卷調查、電話回訪等方式,宣傳政策法規,征求意見建議,開展行政指導,協調解決企業、群眾反應強烈的突出問題。2012年以來,黨員領導干部下基層現場辦公167人次,接待群眾解決企業、群眾反映突出問題81個,落實政策措施20項。
構建“三個和諧” 鞏固創建成效
一是力促管理和諧。以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為契機,對現有的行政審批事項目錄進行梳理,推進權力公開運行,同時進一步完善黨務公開、政務公開、政府信息公開、辦事公開等制度機制,對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和日常業務工作情況,通過政務公開欄、泉港廉政網等媒介公開,自覺接受社會和群眾的監督。同時開展個人“亮崗履職”活動。在黨員干部中廣泛開展“亮崗履職”公開承諾活動,采取月點評、季考評、年總評的方式,對黨員干部履職情況進行動態檢查考核。二是力促人文和諧。積極開展各種公益活動,組織機關干部職工參加義務獻血、為福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泉港校區)籌建捐資等活動,共幫扶捐資15290元;與東張村4家貧困戶結成“一對一”幫扶聯系對子,為結對的貧困戶家中大學生送上學費、生活費等,共計20000元;幫助掛鉤聯系點南埔鎮天竺村陳燕燕等5名貧困學子送去資學金10000元。三是力促社會和諧。把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與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重新調整“紅盾志愿服務隊”人員,圍繞“三關愛”主題開展“鄰里守望·情暖八閩”、“美麗福建·美麗心靈”等一系列志愿服務活動;多次組織“紅盾志愿者”深入荷池社區青源庵看望和慰問那里的27名棄兒,為他們送來大米、油、粽子等慰問品;結合“創城”和國家衛生城市復評,組織志愿服務隊堅持開展植樹、義務勞動、清掃街道、整理垃圾等。
(泉州市泉港區委文明辦供稿)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