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提出了“四個講清楚”的民族文化根基論述:“宣傳闡釋中國特色,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中華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華民族也一定能夠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沒有文化的民族,將是一個無靈魂的民族。一個民族和國家受人尊重,固然離不開經濟、科技、軍事的硬實力,但也離不開文化的軟實力。中華民族文化在四大文明古國中,是唯一一脈相續、永未斷絕的文化傳統。作為龍的傳人和炎黃子孫,當代中國人有責任延續傳承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把它作為我們民族復興的深厚沃土、豐厚滋養,并在此基礎上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這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文化建設發展的客觀規律。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華民族要對世界真正產生影響,就必須把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和發展模式貢獻給世界。重要的是,我們自身的民族優良傳統就是我們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的廣袤沃土、豐厚滋養、文化軟實力和不竭動力。只有在尊重弘揚民族優良文化傳統基礎上所形成的獨特發展道路,才會有永續發展的持久性,才會具有真正的中國特色,才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的獨特貢獻。現代化不是西方化,也不是趨同化,經濟上可以全球一體化,但在文化上卻難以全球一體化,而是要和而不同,保持各國文化的獨特性與多樣性。
“國有魂,則國存;國無魂,則國將從此亡矣”。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要使民族振興,必將復興其文化,這是歷史的經驗。因此,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現代化強國的過程中,我們斷不可丟棄自己偉大的文化傳統。當代中國,不僅要實現經濟上的富裕、政治上的民主,而且在文化上要大發展、大繁榮,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文化建設及文明水平是實現經濟發展的精神動力、政治民主的價值基礎,也是社會和諧和生態文明的文化條件和思想保障。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根基的論述,把文化與中國獨特發展道路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緊密聯系起來,足見其對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視。因為,立足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沃土,我們才能形成真正的中國特色和獨特發展道路,這對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引領和指導意義。
在當代中國文化發展中,我們不僅要吸收人類文化的一切優秀成分,而且更要重視中國傳統文化這一深厚沃土、豐厚滋養。中國在走向現代化過程中,要不要保留自己的民族文化傳統、能不能保留自己的文化傳統,這涉及中國特色和中國道路問題。只有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有堅實的文化底蘊。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8-04福州4名雙擁模范代表獲習近平接見 談福州雙擁傳統
- 2014-08-01《福建日報》刊文憶習近平在閩工作“愛我人民愛我軍”
- 2014-07-25中央網信辦召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系列重要講話”學習座談會
- 2014-07-24習近平會見省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和學員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