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湘潭縣婦幼保健院發生一起產婦死亡事件。事件因“主治醫生、護士全體失蹤”在網絡掀起軒然大波。
患方稱,產婦是非正常死亡,醫院在搶救方面存在問題,并稱,本該在搶救的醫生和護士全體失蹤。
院方稱,產婦于21時40分死亡,家屬情緒十分激動,醫務人員害怕與死者家屬沖突,因而脫下了手術服,在旁邊的值班室休息,不存在全體失蹤問題。
患方稱,為何繞開家屬通知村支書?
該院副院長楊劍證實,為穩定死者家屬情緒,才沒直接通知守在手術室外的家屬,而是想辦法先通知村支書。
當日23時左右,患方強行破門,沖入手術室,見產婦死后,對醫院設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破壞。
雖然事件已經過去一個星期,但事件在患方、院方各執一詞以及媒體的推波助瀾下,事情不但沒有越來越明朗,反而迷霧重重、撲朔迷離。有網友稱,湘潭產婦之死已經成了一個“羅生門”事件。目前,事件的定性還需要尸檢報告出來后才可以得出結論,但我們可以從院方、患方、媒體應對這一事件的方式上看出我們這個社會深深的信任危機。
首先,院方在處置突發事件上,缺乏擔當和勇氣。產婦突然死亡,對家屬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患方存在情緒失控也在情理之中,但院方應該勇敢的站出來,直面問題,向家屬說聲抱歉,“由于產婦出現罕見的羊水栓塞,張女士已經不幸去世,對不起,我們很遺憾沒能挽救住張女士的生命,請接收我們誠摯的歉意。”但院方卻刻意回避,不把情況直接告訴患方,而通過村支書來轉達,加劇了患方對醫院的誤會,加上手術情況的一波三折,造成患方陰謀論的猜想,院方因回避而離開手術室,更使患方陰謀論的猜想固化成了思維定勢,最終釀成了患方家屬攻擊醫院的過激舉動。應該來說,本起事件不僅是醫院面臨的一場信任危機,也是醫院在危機公關上的一次徹底失敗。在今天,在人們的認知中,醫生不再是救死扶傷的天使,而是唯利是圖的商人,“收紅包”現象,不給錢就不治病等現象,使人們對醫生的醫德產生了質疑,一旦病人突然死去,對家屬來講,無疑是人財兩空,自然有討個說法的沖動。
其次,患方在對待產婦死亡的問題上,存在醫學常識的盲區,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科學不是萬能的,醫學更不是包治百病。在今天,人們認為癌癥都有治好,心臟都可以換,一個剖腹產怎么會導致產婦死亡呢?其實這是一個誤解,因為我們認識的很多大病不是被治好了,而是說暫時緩解了,推遲了病情的發病期,就以換心臟為例,換一顆心臟也不過十幾年,卻不能一勞永逸,讓患者像常人一樣再活若干年。而且在主觀上目的上,沒有那一家醫院希望出現病人死亡的情況,因此也就不存在陰謀論的說法。
再次,媒體在對著產婦死亡事件上,沒有全方位的呈現事實,而是幫公眾猜測事件真相,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事件發生后,各大媒體爭相報道,但多數都選擇一方作為報道的切入點,沒有全方位的呈現事實,而是誤導公眾集體猜謎語,脫離事實以求真相。有的媒體先入為主,竭力揭露醫院在事件中的不作為和亂作為,把醫院報到成了一家黑心醫院;有的媒體,舍因求果,一邊說醫院如何無辜,一邊說家屬如何氣勢壓人,把家屬塑造成了流氓家屬。可以說,此次產婦之死這股軒然大波就是媒體這顆石子激起來的,從媒體從業者的良心來講,媒體應該全方位地呈現這一事實,把院方、患方的言行都報道出來,并且介紹羊水栓塞這一醫學常識,給公眾補一次醫學課,讓公眾從這一事件中得到警示。
此外,此次事件也給公眾一個啟示,相互信任是社會公德的基礎,我們不要一遇到事情后,就認為是攤上事兒了,遇到碰瓷的了,遭遇陰謀論了,被潛規則了,不但不自我反思,還跟對方耗著,不把對方耗趴下不算完;短期來看,這是為利益而爭,長期來看,這是利欲熏心,最終造成的是人心的隔膜和社會互信的缺失。(羅依)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8-18“信任餐廳”停業 誠信經濟開始
- 2014-08-15一只雞,透出醫患之間的信任問題
- 2014-08-14福州“信任餐廳”停業 開業13個月耗費百萬元
- 2014-06-13掌摑醫生讓信任很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