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福州網友“黑色幽默的人生”發布微博說:“昨天下班時上了一輛牌照為閩AYB023的74路公交車,司機看見我是孕婦,馬上用廣播提示車里的乘客給身邊的老人孕婦小孩讓座。后來看到還沒有乘客給我讓座,就從座位上站起來,再次提醒坐在前面幾排的乘客,讓我這個站在車窗邊的孕婦有了座位。”(東南快訊8月15日)
中華民族向來以美德著稱,在公交車上為老人、孩子、孕婦、殘疾人讓座本是最平常的社會公德,最簡單的文明禮貌,可司機停車等讓座、不讓座被打等新聞屢見報端,讓人寒心。怎樣解決公交讓座難題,讓公交車上的惡性事件不再發生,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做出行動。
社會公德需要大家遵守。在公交車上,我們總會聽到這樣的語音播報:“請您給有需要的乘客讓個座”,而“有需要”則包括“老、弱、病、殘、孕”。 文明禮貌,尊老愛幼是我們民族傳統美德,弱勢群體需要我們幫助,給不便的乘客讓座,這種社會公德需要遵守和弘揚,愿意讓座的人體現著一份風度和情分,是自我價值的提升。而換位思考下,我們自己的家里說不定就有這樣的弱勢群體,我們每個人有一天都會變老,年青人應該養成讓座的良好習慣,推已及人,在我們需要幫助的時候才會得到幫助。
社會公德需要大家呵護。最近還有一則報道,有一位78歲名叫劉中元的老人,每次出門坐公交,總會隨身攜帶幾張親手打印的小紙條,紙條上寫著這樣一句話:“謝謝您給我讓座!祝福您身體健康、事業有成、家庭幸福”。所有讓座收到感謝紙條的人都特別開心。尊老愛幼是傳統、是美德,需要大家去自覺維護,但這不是義務。每個人都有權利享受公交座位帶來的服務,對于讓座位給自己的任何人,都要給予感謝和尊重,一定要鄭重的道聲謝謝!對于某些老人強制他人給自己讓座,或者某些因為不讓座而拳腳相向的“正義人士”,筆者也要奉勸一句,在公車上坐著肯定是要比站著舒服,但每個人都沒有強制要求別人服從和服務于你的權力,被“強迫”的美德并不是美德。
我們應該有信心,社會上的大多數人是有起碼的道德自律的,每個人現在最需要做的,是走下道德的“審判臺”,真正行動起來,加入到讓座的行列,用示范帶動的力量讓更多的人讓座,在生活中形成習慣,在社會形成風尚,通過努力與付出提高大家的道德素質與文明水平,提高整個社會的道德環境與氛圍。相互理解、量力而行,才是解決當前公交讓座難題的最佳選擇。(詠文)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7-17別將公德隨垃圾拋出窗外
- 2014-06-23樹公德、學禮儀 文明婚喪共建共享
- 2014-04-09多管齊下文明出游 自省助推社會公德水平的提升
- 2014-04-09自省助推社會公德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