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敢講真話”,這樣一種時刻以“災區老百姓都看著我們”自警、充分彰顯“大畏民志”為政理念的精神意識,不僅更加彌足珍貴,而且也是“敢講真話”的最深厚基礎,不僅同樣值得表揚鼓勵,而且更值得其他干部官員學習效法。
8月4日下午,面對總理問“救災有什么困難”,魯甸縣縣長張雁據實相告:“現在物資缺乏,缺水短糧,食品和飲用水不夠發放”,“最大的困難是道路不暢,這些帳篷都是靠肩扛進來的,缺口非常大……”在隨后的現場協調會議上,李克強總理3次提起張雁,表揚她敢于直言不諱提出救災的困難和問題,鼓勵這種敢講真話的精神。(8月6日云南網)
面對總理提問,魯甸縣縣長張雁這種“敢講真話精神”,之所以多次被總理提及,顯然不僅是因為“敢講真話”本身是一種值得贊賞的品質,更是因為,在眼下緊張而艱巨的抗震救災過程中,“敢講真話”實乃獲得客觀準確的抗震救災 “真情”,并在此基礎上及時有效解決其中存在的各種“真問題”的一個基本途徑和前提。很明顯,面對地震災害,如果一些基層一線干部出于這樣那樣的顧忌和擔心,而不敢大膽講真話、道實情,抗震救災中面臨的一些真問題,勢必不僅難以得到及時有效解決,甚至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貽誤。這誠如李克強總理強調的,“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誰能做到十全十美?我們來這里就是要解決問題,就是要聽真話。”
因此,為了更好地抗震救災,盡最大可能地救援撫慰災民、降低災害損失,不獨一個魯甸縣縣長張雁,所有參與抗震救災的官員干部,實際上都應認真學習并踐行這種 “敢講真話的精神”。
應該看到,面對總理提問,魯甸縣縣長張雁之所以不僅“敢講真話”而且“能講真話”,準確而有針對性地指出“救災的困難和問題”,除了個人的精神品質之外,一個重要的基礎實際上還在于,作為魯甸縣縣長,張雁事實上一直身處抗震救災一線和最前沿,對于抗震救災中的真實情況有著非常充分的了解,完全“心中有數”。據悉,在4 日下午遇到總理之前,張雁“已連續在一線救災工作近20 個小時”,當記者找到張雁進行采訪時,“她正在災情最重的龍頭山鎮協調救災物資、幫助傷員轉運,忙得‘腳不沾地’”。而面對記者采訪,張雁連連擺手說,“別采訪我”,并表示,“我只是說了大實話,沒想到總理會這樣表揚”,“作為一名基層干部,哪能不說真話實話,災區老百姓都看著我們呢!”
從這個意義上說,張雁真正值得充分表揚,其實不止是“敢講真話的精神”,還有她在抗震救災過程中始終堅守一線、真正“深入實際、深入群眾”,不僅充分“知民情”,而且努力“解民憂”,并以“災區老百姓都看著我們”自警自勵的精神和情懷。顯然,相比“敢講真話”,這樣一種時刻以 “災區老百姓都看著我們”自警、充分彰顯“大畏民志”為政理念的精神意識,不僅更加彌足珍貴,而且也是“敢講真話”的最深厚基礎,不僅同樣值得表揚鼓勵,而且更值得其他干部官員學習效法。(張貴峰)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7-21暑天送棉被 算哪門子救災
- 2014-05-22沙建鎮舉行華安縣民兵救災演訓
- 2014-02-27最美消防員黃磊磊:救災排險顯身手
- 2013-09-25寧德市成立減災委員會 提升減災救災工作整體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