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愛心”能否更進一步
“誰的群最多,幫忙轉一下,找一名職中學生,叫劉##,16歲,他的媽媽在地震中受重傷了,撥打電話137****……不轉對不起自己”云南魯甸縣地震之后,QQ群等聊天、社交工具此類信息頻頻出現,很多人不經思考就迅速傳播,訊息以幾何級速度傳播。然而廣州警方卻證實此類消息為虛假詐騙信息。
轉發一條消息只需要幾秒鐘,動動手指,幾秒鐘之內就做了一件善事,何樂而不為?很多人就這樣把自己的愛心施舍出去,從來沒有考慮過虛假信息可能帶來的危害。類似“指尖上的愛心”在網絡上大行其道,的確具有正能量意義,某些時候確實能幫助人,但是這樣的信息也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嫁接,那么對于釋放愛心這件事上,我們能否讓“指尖上的愛心”更進一步呢?
為何要讓“指尖上的愛心”更進一步呢?仔細分析一下就會得知,很多微博、QQ、微信上所轉發的內容具有誘導性、道德強迫性。正如前文的案例中,在要求網友轉發的訊息上會加上一條類似“不轉對不起自己”的道德綁架語,很多人就在這樣的綁架中將自己的愛心奉獻給了騙子。吃一塹長一智,與其如此,不如讓愛心走進現實。
愛心若要走進現實,首先必須沖出“易施舍”的心障。這需要每一位網友在轉發信息之前進行辨別,對于來源不可靠的寧愿不轉發,要知道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新聞源,每個人“指尖上的愛心”同樣可能讓更多人陷入騙局。
大災大難面前,災民更需要最直接的幫助,網絡上的撫慰語言他們很難看到。而很多商家發起的“祈福”活動更在網友的每一次轉發中獲得巨額利益。與其如此,我們為何為他人做嫁衣?網上的祈福、獻愛心不如更進一步,走進現實中捐錢、捐物,讓愛心化作點點滴滴的行動,為支援災區重建獻出一份力。
災難當前,我們的愛心是為了讓災民走出困境,任何可能阻滯愛心的其他力量我們都應與其撇清關系。(張明龍)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4-08-07海西公益為泉州500名環衛工捐贈愛心水杯
- 2014-08-07福建:向災區人民獻愛心
- 2014-08-06福安開展“獻愛心送醫送藥送溫暖”義診活動
- 2014-08-06獻一份愛心 上杭縣志愿者義賣玫瑰花援建希望小學
- 2014-08-05愛心集結支援云南地震災區 災區暫無泉州人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