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的文明樂章 龍巖市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紀實
文明風8月5日訊(通訊員沈清偉 傅曉君) 曾經的九一南路市場設施陳舊、環境衛生秩序差,一度使市民頗有怨言。但日前記者再次走進這里,看到購物通道寬敞整潔,消防設施、電子監控系統等一應俱全。家住市區的董阿姨說:“以前市場總是臟兮兮的,現在的市場環境治理得像超市一樣,價格公道,產品新鮮,來買菜打心底感到舒暢。”九一南市場的改造僅是我市強化城市日常管理的一個縮影。
十里龍川皆勝景,一城如畫開翠屏。近年來,龍巖市圍繞黨的十八大“五位一體”總布局,堅持創建為民生、創建求發展、創建促和諧,按照省委“三個必須”和“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的要求,努力走一條“綠色經濟?生態家園”科學發展之路。在經濟穩步發展的帶動下,我市城市建設統籌推進,民生福祉不斷改善,文化事業更加繁榮,精神文明建設特色品牌亮點紛呈。
生態建設與文明相交融
進則全勝,不進則退。龍巖市總結提升水土保持“長汀經驗”,全面開啟“生態建設年”的大幕,以生態文明建設推進城市文明的華彩樂章一幕幕上演。
圍繞讓地更綠,繼續抓好水土流失治理,開展綠色鄉鎮、綠色社區、綠色學校創建活動,致力讓老區人民享受更多的“綠色福利”。森林覆蓋率持續增長,從2011年的73.1%、2012的74.3%,到2013年達76.23%,連續38年居全省第一位。
圍繞讓水更凈,統籌推進汀江、九龍江、閩江流域水環境整治。僅龍津河整治2013年就投入補償資金5億元,拆除豬舍197萬平方米,削減生豬存欄85萬頭,使龍津河水質自2000年以來首次從劣五類提升到四類標準。
圍繞讓天更藍,打好關閉水泥污染企業和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戰役。2013年關閉落后產能企業42家,淘汰落后產能529.6萬噸,淘汰落后水泥產能工作基本完成,煤礦企業得到大力整治,中心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7%。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