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攤邊上的店面都已開起了飯店
東南網8月1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陳錕 毛朝青 實習生 沈鑫 華真 文/圖)
大熱天,在戶外忙碌的人,最渴望的是能坐下來喝杯茶。
福州晉安區鳳坂村有這么一對夫婦——86歲的葉依伯和84歲的鄭依姆,退休之后,在自家樓下店面前,擺起了免費的茶水攤,給來往路人提供茶水和休息點。兩位老人堅持了三十年。
按現在的行情,擺免費茶水攤的這個店面,一個月能租8000多元錢,可兩位老人不愿出租。老人說:“守著這個茶水攤,為別人提供方便挺好的。”
三十年如一日 為人提供方便
昨日上午,海都記者來到位于腫瘤醫院旁的這個免費茶水攤。
茶水攤擺在店門前,店門是關著的,店面沒有店招。茶水攤由大大小小十幾張椅子組成,幾位老人坐在門前,悠閑乘涼著。鄭依姆忙著給這幾個老人遞水。
鄭依姆說,她和老伴以前是機械工人,退休后,就在自家樓下開了一個配鎖店。因為店門前有棵大樹,來來往往的人都會在樹下休息,一來二去干脆就擺些椅子在店門前,也提供些茶水。時間久了,就成了一個休息點,附近的居民、來醫院看病的人都會到這里歇歇腳。“我們最早擺的時候,邊上的腫瘤醫院都還沒建呢。”
腫瘤醫院建起來之后,來的人更多了。邊上的店面陸續都被租用,變成了飯館、超市、藥店。“按行情,這個店面一個月能租八千塊,但是我們不肯租。”鄭依姆說,他們都有退休金,子女也有出息,應繼續發揮余熱。“守著這個茶水攤,為別人提供方便挺好的。”
鄭依姆給來茶水攤休息的居民遞上免費熱茶
居民來這休息 已成一種習慣
“擺了三十多年,當時在這里玩的小孩,現在都生孩子了。”鄭依姆說,三十年,周圍的居民來這里休息已經成了一個習慣,有事沒事都來坐坐。曾經的朋友,有的已經去世了。當時的小孩,現在都已經長大成人,結婚生子。
兩位老人對這個休息點,有著很深的感情。雖然有的時候也會碰到故意刁難的人,但依伯依姆還是堅持下來了。依姆說,也經常遇到年輕人,過來就躺一整天,直到晚上7點半還不走。依姆對年輕人說,“小伙子,我7點半要睡覺啦。”可是年輕人還是不走,無奈的依姆只好等在一旁,到了晚上9點多,年輕人才離開。
依姆說,“有的人喝了茶還會給錢,但我們肯定不要。”
“守著茶水攤,干到干不動為止”
“他們夫妻倆是我們這遠近聞名的好人。”帶著孫女來休息的林依姆對記者說,附近的居民沒有不知道這個休息點的,大家從早上出門買菜到晚上吃完飯,都會到這里休息聊天。像依姆依伯這樣的好人,已經不多見了。這么多年為大家提供便利,真是很不容易。如果有一天這個休息點突然沒了,大家肯定會覺得少了點什么。
“我們不圖別人什么,誰來休息都行。”鄭依姆表示,人老了,能做的事情也不多,“其實都是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燒燒水,搬搬椅子,算不上什么大事。只要大家喜歡來我這里休息,我們都歡迎。兒女也很支持我們這樣做,只是有時候會擔心我們的身體能不能吃得消。”
鄭依姆說,現在年齡越來越大,也沒有什么期望,就希望守著這個茶水攤,干到干不動為止。
□榕城快評
積小善成大德
贈一杯免費茶水,有人也許覺得微不足道,可讓你堅持30年,有幾個人能做得到?
放著可觀的租金不要,寧愿貼錢來維持茶攤。在有些人幫指個路也要收錢的今天,尤顯兩位老人的可貴。
在老人看來,自己有退休金,子女也有出息,貼錢做茶攤“只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而已”。鄰居則認為“依姆依伯堅持這么多年,真是很不容易,這樣的好人不多見”。
老人的行動非常好地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友善”這個重要的價值準則。老人30年如一日的善源于他們樸實的本心,而子女的出息與支持無疑也是他們堅持下來的重要原因。子女的出息又何嘗不是老人用善澆灌出的美麗成果。善有善報,誠不欺也。
在兩位老人眼里,給路人一杯茶水,這只是小事,但30年積累在一起,就成就了大德。莫以善小而不為,善是有生命力的。讓我們相約向老人致敬,向老人學習。當絕大多數人都以“行小善”為樂,這個世界將愛意無限。
(洪濤 墨一)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7-31石獅市湖濱街道15個免費茶水點為市民送清涼
- 2014-07-28南安市免費暑期班為留守兒童提供暑期文化服務
- 2014-07-25九旬老人免費送茶 善舉贏得回應
- 2014-07-21的哥凌晨免費送病童 家人網絡發帖表示感謝(圖)
- 2014-07-14豐澤區開展2014年暑期免費培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