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年如一日,為五湖四海游客提供義務講解服務
曾世康說:“做一些幫助他人的事、社會有用的事,很值得,也是共產黨員的宗旨”。這也許就是曾世康價值觀。曾世康今年61歲,從小在這里聽評話、看閩劇、觀花燈沒離開過這片養育之地,他長期生活在坊巷中,對街巷里弄、古居民宅、歷史文物、奇花名木以及對“三坊七巷”的市井文化、風俗習慣、建筑特色、奇聞軼事、名人故居、往日今朝、來龍去脈有著深深的印記和情感。他把自己的經歷感受加入解說詞中,把61年的故事,他活學活用地發揮到導游服務中,講給游客聽。他說:募集蝦油味志愿者導游要講出草根的東西。福州人愛吃“蝦油”,因此從他具有容重福州口音的普通話中飄出“蝦油”的香味。深受國內外游客好評。他說:我在講解或過程、或講完很多游客拉我拍相片,當然拍的是我的人,但是我頭上帶的是志愿者的帽子,胸前掛的是志愿者的牌子,他們帶走的是福州志愿者的精神。我提供的志愿服務,不僅能使游客享受福州文化的大餐,更是代表福州志愿者的形象。其實早在1992年,曾世康就開始接待旅游團了。提起這段往事,曾世康還套用了一句詩:“問何處有講解員,鄰居遙指到我家”。人們問他,你義務導游多少場,他樂呵呵的說:我也記不清了。據不完全統計從1992年至今老曾共講解300多場,服務游客數千人,其中不乏國外的游客。老曾的講解,吸引了許多“回頭客”,游客想留下老曾的電話說:“下次來再給他打電話”。老曾把自己的電話給了游客。有游客評價說他走南闖北很少遇到像老曾這樣熱情的人,還有游客在聽了講解后要給老曾錢,老曾說“我是志愿者”,讓他把錢收回去。
有游客聽說老曾當爺爺了,還專門打電話過來詢問他,是不是要全職帶孫子去了,老曾肯定地告訴大家:“帶孫子家里人手夠了,我會專心做我喜歡做的事。
2012年國慶曾世康自費辦了一個家庭文化展,把珍藏在家里的老物件搬上了臺面,沒想到吸引了很多游客,他說,很多人都把這些老物品扔掉、后賣給廢品,但是我認為都把它撿起來,收藏起來,做個證明,讓游客們看到原汁原味平民化的三坊七巷人的生活。
曾世康從2012年開始輔導下一代小小志愿者。他是則徐小學的校外輔導員。在用真心、真情、真愛當好三坊七巷講解員的同時還自覺承擔起弘揚千年閩都文化的責任。他說,這是自我責任,社會責任。也是我的快樂、我的幸福。則徐小學小小志愿者和曾世康一樣生在這里,聽著肉燕皮的棒錘聲,吃著鍋邊糊、玩著花燈長大。隨著外來文化的不斷滲透和部分傳統文化的消亡,曾世康覺得傳給下一代,才能不斷地傳承下去。從小就對這個事情的熱愛,長大以后肯定我們民俗文化不會間斷掉。作為校外輔導員的曾世康參加了則徐小學“紅領巾相約中國夢”主題系列活動。如何在校外豐富其活動的內涵,“小小志愿者”首先要培養的是志愿、奉獻精神,教孩子如何做人。他從三坊七巷名人入手,以名人的先進思想感染這些小小志愿者。他帶領孩子們走進生活在三坊七巷在中國歷史進程有過重大貢獻和重大影響的歷史名人的世界,如民族英雄林則徐、黃花崗烈士林覺民、著名思想家、翻譯家嚴復,明抗倭名將張經、船政大臣沈葆楨等。……?!皩W習歷史名人,充滿正能量,編織孩子們的中國夢”,這是曾世康所希望的。
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共產黨員曾世康奉獻他人,提升自己,義務講解20幾年,他從聽講人的掌聲中感到付出后的收獲,他說:所做一切都值得。不愧為“福州好人”的稱號,還榮獲提名參加中央文明辦主辦的“中國好人”評選。
?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7-21110水上救援志愿者隊夏季"服役" 3分鐘救起溺水者
- 2014-07-18福州大學志愿者來晉江 2天修了上百件家用電器
- 2014-07-18鯉城區圖書館成為“鯉城區黨員志愿者服務基地”
- 2014-07-17石獅青年志愿者協會
- 2014-07-16海滄區文化志愿者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