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女孩黃麗華是一名90后,她的外婆已經(jīng)88歲高齡。在將外婆從農(nóng)村老家接到重慶之后,因為黃麗華的母親受傷需要休養(yǎng),黃麗華害怕外婆一個人呆在家里寂寞,就帶著外婆到自己開的串串香店里上班。每天拉著外婆的手出門、回家,上下臺階則背起外婆。鄰居和熟人都向黃麗華豎起了大拇指,但黃麗華卻簡單地笑笑,稱,現(xiàn)在她給外婆的,都是她童年時外婆曾給她的。(7月18日《重慶晚報》)
公允了說,黃麗華帶著外婆上班的行為,其間有很多特殊的情況和因素,比如恰好母親受了傷,比如黃麗華上班的地方,是自己當(dāng)老板的串串香店等,而且這種帶外婆去上班行為也不大可能是長期的。但透過黃麗華這個90后的行為,我們還是看到了其身上的兩種難能可貴的品質(zhì)。
一是孝道精神。外婆是長輩,在她老去的時候,身邊要有人照顧,要有人陪伴,黃麗華的父母顯然是首先需要盡孝、盡照料義務(wù)的人。但因為黃麗華的母親恰好受傷了,作為外孫女,黃麗華顯然就有責(zé)任肩負(fù)起父母的這份責(zé)任。甚至每一個做孫輩的人,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有照料與贍養(yǎng)的義務(wù)。但遺憾的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像黃麗華一樣,作為孫輩,依然對祖輩能夠有孝心、盡孝道者,顯然是少之又少,更別說能夠帶著外婆去上班了,這正是黃麗華感動我們之處。因為其身上的孝道精神,超越了一般的年輕孫輩,值得稱道!
二是感恩精神。雖說親情是不圖回報的,父母對兒女如此,外婆對孫女也是如此。小時候,外婆拉著黃麗華的手,給予其無微不至的照顧,陪伴其長大;如今黃麗華長大了,外婆老了,黃麗華反過來拉著外婆的手,照料飲食起居,這是撫養(yǎng)與贍養(yǎng)的對稱,也是報答外婆養(yǎng)育之恩的最好方式。
古有給老人溫席扇枕的兒女,今有帶著外婆去上班的孫輩,這種恒久不變的孝道傳承,是人類的重要情感,也是親情的最大特點,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面對黃麗華,面對黃麗華身上所傳遞出的孝道正能量,每一個做子女、做孫輩的人,顯然都需要反思:父母、祖輩,他們生育與養(yǎng)育了我們,我們有什么理由忘記感恩與回報,又豈能不恪盡孝道,用自己最大的努力,給予他們晚年的幸福?而那些“12個子女養(yǎng)不了一個老母親”的人、“8旬老人蜷縮牛欄門板去世,7名兒女僅1人送葬”的人,又難道不應(yīng)該羞愧嗎?(劉鵬)
![]() |
![]() |
責(zé)任編輯:金婷 |
- 2014-07-17公立醫(yī)院替政府分憂就是傳播正能量
- 2014-07-17小小義工傳遞青春正能量
- 2014-06-17志愿者藝術(shù)團傳遞愛的正能量
- 2014-06-17家訓(xùn)佳話 重拾好家風(fēng)傳遞正能量
- 2014-06-16豐澤區(qū)東美幼兒園開展“好家訓(xùn)好家風(fēng)弘揚正能量”主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