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暗訪福州多家小區游泳池 衛生安全狀況堪憂
水質好壞
只能靠肉眼觀察
小區游泳池水質好壞關系到游泳者的健康,《管理辦法》規定,公共游泳場所必須每天進行池水余氯、PH值、溫度等檢測并予以公布。但記者隨機采訪了多位居民,他們對游泳池多長時間換一次水并不知情。“看看水池水清不清,有沒有漂浮物。”“聞聞有沒有異味。”大部分居民基本靠看、聞來判斷泳池水質好壞。
北京金山小區的一名泳池管理員告訴記者,他們每天都會對泳池換水,“但沒有把泳池的水抽干,就是新補四五十噸水,抽干水的話就沒辦法每天對外開放了”。另一名小區游泳池承包者介紹,他承包的泳池配有3名具有資質的救生員,另外還聘有助理救生員。“現在水價每噸要3元左右,每天換40噸水,成本就要120元,加上救生員的開銷等,小區游泳池的利潤不高。”他認為,正因為如此,確實有部分小區游泳池承包者減少換水次數,以降低成本。
記者從衛生部門了解到,泳池的水質不達標,主要體現在微生物超標、物理超標和化學超標3個方面,肉眼難以辨別。其中,微生物超標的危害最大,容易對人的皮膚、消化道等產生影響,而化學超標主要指PH值酸堿度超標,會對人體皮膚粘膜產生刺激性作用。
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小區游泳池的監管涉及體育、工商、衛生等多個部門,由于缺少專業的體育執法隊伍,目前小區游泳池監管確實存在難度。日前《福建省公共游泳場所管理辦法》已公布,在操作層面更加具體,“7月底或8月初,我們將進行全市大規模聯合檢查,從公共泳池的審批和管理兩方面,對泳池規范化經營進行監督”。
(福州日報記者 陳茜茜/文 葉義斌/攝 實習生 林晗 湯婧)
注:該言論僅代表網友觀點,未經本網調查、核實。 |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