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民情,讓民眾共享成果
突出生態美與百姓富的有機統一,做到發展為了群眾、發展依靠群眾、發展成果由群眾共享。
(一)接地氣打造休閑樂園。受地域、財力等多種因素制約,桂林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異?!柏汃ぁ?,一般只能“蝸居”在家看看電視、打打麻將。鄉黨委、政府積極打造三大主題公園,一是建設“健身公園”,主動開放政府設施,與百姓接地氣,將政府大院門前的荒草地修建成對外開放的群眾公園,并把原來政府專用的塑膠籃球場、氣排球場、健身場所、投影儀、音響設備等免費提供使用,并經常性舉辦球賽、卡拉OK賽、播放廣場電影等活動,營造和諧氛圍;二是建設“百果花園”,將一家瀕臨倒閉的“危小”竹制品廠收購拆除,種上櫻桃、大棗、紅李、銀杏等名貴果樹100余種,既消除安全隱患,在一定程度上扶持了企業,又讓村民和游客休閑的好去處;三是建設“水上樂園”,利用閩江源頭殳山溪水資源豐富的優勢,征用5畝荒地修建游泳池、沖浪等水上游樂設施,讓孩子和村民有了安全嬉戲場所,桂林也成為全市群眾娛樂活動功能最完善、最豐富的鄉鎮之一。
(二)免費改造街道房屋外景。在老百姓不要出一分錢的前提下,鄉黨委、政府為桂林中心村街面116幢房屋進行免費“美容”,做到“五個統一”:即統一外墻水泥漆色調、統一安裝鋁合金門窗、統一制作燙金春聯、統一門前綠化、統一星光夜景,不僅架設了新式路燈,還在街道主要建筑物、樹木、綠化帶中鋪設LED彩燈,在河道安裝音樂噴泉,使得環境優美的桂林之夜更加多彩,山水生態園林鄉村地位更加凸顯。“白天凈、晚上絢”成了美麗桂林建設的一張“新名片”。此外“寫生街”、“葡萄街”、“寫生賓館”、“民俗館”、“展覽廳”等建設工程逐步展開,讓老百姓實實在在享受美麗鄉村建設的成果。
(三)抓好三大基地建設。1、高校寫生基地建設。主動與高等院校對接,依托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優勢,創辦以“綠”為主元素的桂林殳山寫生基地和以“古”為主元素的橫坑古村寫生基地,高校寫生基地被納入南平市2014年迎接高鐵時代重點項目,桂林也被列入省、南平市大學生見習基地、攝影基地等。目前已與包括福大、師大、農林大等省內外40余所高等院校成功對接,全年可招徠師生超過10萬人次,極大地帶動了當地“吃、住、行、游、購、娛”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桂林村民紛紛返鄉,回家創業,桂林街道呈現出繁榮的場景。高校寫生基地的建成創出了一條山區農村發展的新路子。同時,抓住橫坑和桂林兩個寫生基地試點成功經驗以及向莆高速鐵路開通契機,加大寫生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和“招校引生”力度,新規劃5個行政村16個古村落,做到步步有景、處處入畫,帶動全鄉產業均衡發展。2、休閑養生基地建設。依托桂林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開發老年人養生休閑游。夏秋節氣的桂林就是一個天然氧吧,基本不要電風扇、空調,晚上還要蓋被子,是休閑避暑的絕佳地方。同時把太極文化融入到養生和寫生活動中,在桂林建一所太極拳培訓中心,讓所有來桂林寫生的大學生和養生的老人免費參與這項活動,通過他們讓更多的人知道邵武、喜歡邵武、想來邵武。3、生態農業基地建設。抓住中央農業土地政策改革契機,結合大量土地、林地富余的實際,加快土地流轉速度,將閑置土地林地集中開發,注冊600萬元組建桂林生態農場,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7家,帶動農民650多戶,生產涵蓋毛竹、茶葉、蔬菜、螺螄、泥鰍、冷水魚、甲魚、土雞鴨等農業產品20多個,有生產示范片9個(每村1個),其中生態農場9號基地是把桂林鄉政府周邊200畝閑置土地和370多畝山地進行集中流轉,養魚、種植荷花、黃花菜、紅楓、桃花等樹種,打造花田、花海等觀景平臺,既推動了寫生和養生業發展,又盤活了耕地和林地,解決留守農民的就業問題。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