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2011年,山東在全省范圍內啟動實施鄉村文明行動,圍繞村容村貌、村風民俗、鄉村道德、生活方式、平安村莊、文化惠民六大內容建設文明鄉村。三年來,山東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來自村莊硬化、綠化等看得見的改善,更來自農民自身行為習慣、知識素養的養成。(山東文明網)。
在現行體制下,一項工作能不能取得成效,取得什么樣的成效,和各級領導的重視與否有很大關系。鄉村文明行動推進的如此有成效,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大氣規劃,更得益于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像山東煙臺,把鄉村文明行動作為“一把手”工程,黨政主要領導親自過問,并且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全市上下形成了決策、執行、督導、考核相互銜接配套,上下貫通、左右相連、運轉高效、推進有力的組織指揮體系,為各項工程項目建設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將“文明”融入鄉村,深入推進鄉村文明行動,不是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推進過程中不能急功近利,要結合鄉村文明行動的六大建設任務,做出工作推進計劃和進度安排,明確列出任務目標,提出相應標準,讓老百姓深刻的感受到變化,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和好處。在山東煙臺海陽市朱吳鎮后莊村,昔日的垃圾村,而今溝渠凈、塘水清,記憶的泥土路,此刻路面整、路基硬,上海媳婦陳丹不走了。這種變化,雖然只是一點一滴,卻持久、深刻。俗話說, 金碑銀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政府為老百姓辦一點實事,老百姓就能看得到,就會記在心上。
將“文明”融入鄉村,深入推進鄉村文明行動,更要避免形式主義、搞一刀切。工作中,好的經驗要學,但不能照搬照抄,鄉村文明行動也不是讓所有的村民都上樓,各地的基礎條件不同,即使是同一個地區,因為發展的不平衡,村莊的條件不一樣,村民的意愿不同,也不能一概而論。像大部分的城郊村,很多都面臨拆遷改造,對現有的村莊房屋和基礎設施重復投資,就會是一種浪費。常言說,“一花獨秀不為美,萬紫千紅才是春。”所以,工作推進中,要科學謀劃,彰顯地域特色,走因地制宜的發展路子。
將“文明”融入鄉村,深入推進鄉村文明行動,就要為“文明”注入道德力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落細、落小,傳播向上、向善的社會正能量。像煙臺市芝罘區大疃村,用誠信引領村風民俗風向標,把誠信作為村集體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該村在舊村改造的過程中,共拆了2000多戶村民,沒有簽訂一份補償協議,更沒有一戶因為拆遷上訪。
將“文明”融入鄉村,深入推進鄉村文明行動,不能全靠財政投入,不能光輸血,不造血。俗語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急,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推進鄉村文明行動亦應如此。要注重鄉村的產業發展,把助農增收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打造支撐發展的產業載體,唯如此,才能承載“文明鄉村”的持續遠航。(劉憲營)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7-17從"精神文明建設新聞榜"發布一周年 看各地文明創建新進展
- 2014-07-17上杭縣多措并舉推進文明旅游建設 營造文明新風尚
- 2014-07-17五管齊下 奮力推進文明縣城創建
- 2014-07-17文明創建頻道
- 2014-07-17首都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