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血超7000毫升的好老師
6月27日下午,王德程和妻子、兒子風塵仆仆地趕到省協和醫院。作為三洋中學的數學老師,他剛完成了一學期的工作,一身輕松地前來完成他的捐獻。
在協和醫院血液科的辦公室里,王德程二話不說就準備簽署志愿捐獻造血干細胞協議。身旁的協和醫院血液科副主任醫師楊婷向他說明注意事項。“我很清楚,我非常愿意捐贈。”王德程邊點頭邊簽字。
王德程的淡定來自他15年的義務獻血經歷,他從1999年起不間斷地參加義務獻血,至今已經捐獻了超過7000毫升的血液,還捐獻過4次血小板,2009年成為中華骨髓庫注冊志愿者。
正式采集是7月1日,身為中共黨員的王德程用自己的愛心之舉,為黨的生日獻上了最好的祝福。他是福州市教育系統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第一人。
在采集過程中,他的妻子和兒子非常放松,兒子王楚珂今年初一,對采集的過程也非常清楚。“經常跟著爸爸去義務獻血,長大了也會學爸爸參加獻血。”小王的豪言壯語引來一陣笑聲。
80后醫生漳州捐獻第一人
相對于王德程的淡定,來自漳州薌城區天寶中心衛生院的80后醫生黃奕達有點緊張。目前,漳州市共采集了887例本地志愿者捐獻的造血干細胞,黃奕達是漳州首個配型成功的捐獻者。
作為福建中醫藥大學的畢業生,大學期間,黃奕達也多次無償獻血。
去年,漳州本地媒體報道了漳州地中海貧血癥患者小宏偉,成功移植了一位外省好心人捐獻的造血干細胞,這事觸動了黃奕達。經家人同意后,當年11月,他到市中心血站申請自愿捐獻造血干細胞。
沒想到,今年3月,漳州市紅十字會告訴黃奕達,初步配對成功,對方是一位上海患者。
在簽署協議書之前,楊婷和黃奕達的父母進行了對話,詳細介紹了造血干細胞采集的過程和對于受捐者的意義。
對于捐贈,兩位老人有點謹慎,黃媽媽擔心的是兒子的身體是否會有影響,而黃爸爸一直沉默寡言,只是認真地傾聽醫生的每一句話,再三確認一些細節后,他們的表情輕松了許多,看著兒子簽署了協議書。
“配對成功,可以救人,我就去做,沒有什么特別的。”33歲的黃奕達話語很樸實。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19外來工遇車禍致腦死亡 家人忍痛決定全器官捐獻
- 2014-06-16福州:兒子遇車禍腦死亡 老父含淚捐獻兒全身器官
- 2014-06-16丈夫遭遇車禍不幸去世 妻子捐獻出他的器官和眼角膜
- 2014-06-13建陽實現首例人體器官捐獻 3位獲捐患者術后恢復良好
- 2014-06-1211歲“捐獻器官少年”閃耀美德少年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