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吳海奎 圖/記者 王火炎)
不久前,福州三名醫生在手術臺上連續奮戰32小時,為一名腦部長了多個腫瘤的病人做手術,手術后直接累癱在地上。照片在網上流傳,引起轟動。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做的也是同樣的工作,而且一做就是25年。緊急手術、長時間手術、高強度手術,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
六月流火的一個午后,記者敲開了神經外科醫生王占祥的辦公室木門。一名戴著眼鏡的中年男子把記者迎進了辦公室,他就是王占祥。房間內,一張辦公桌放著臺電腦,一個裝滿醫學書籍的書櫥,幾把椅子,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窗戶是打開的,電風扇安靜地搖擺著,墻上有空調,但是沒有開。
“來,喝水!”王占祥遞過一小瓶礦泉水,沒等記者反應過來,他就把瓶蓋擰開了,“我這個人,沒什么好寫的,不過,你要采訪的話,想問什么盡管問?!?/p>
單從外表上看,你很難想象,眼前這個溫文儒雅的人,就是那個在大腦方寸間操作手術刀、做過上千臺開顱手術,一次次把垂危病人從死神手里奪回來的“刀尖上的舞者”。
妙手
顱骨拼圖
讓“怪頭娃”重獲新生
今年春節,王占祥收到了一條來自山東菏澤的拜年短信,短信是一個叫劉啟山的人發的??赡苣銓@個名字有些陌生,但提到“怪頭娃”劉京,相信很多人都聽過。
>>迎接挑戰收治“怪頭娃”
時間回到2007年,那年4月,一名男子帶著一個“怪頭娃”在南普陀附近乞討,引起人們的注意。這名男子叫劉啟山,“怪頭娃”是他9歲的兒子劉京。劉京體重不到同齡孩子的一半,腦袋卻是常人的兩個大,而且嚴重變形,上大下小,天靈蓋中間凹陷,就像一個大南瓜。為了醫治這個怪病,一家人四處奔走求醫問藥,最終淪落到乞討的地步。廈門一位好心人看到后,把劉京帶到第一醫院,向神經外科主任王占祥求助。這一見,改變了劉京的命運。
像劉京這樣患有巨顱畸形病例的手術治療在我國還是第一次,國際上雖然有過幾次成功治愈的先例,但無論是年齡還是顱骨缺損的大小,劉京都是最嚴重的一個。王占祥有一萬個理由可以放棄收治,但強大的同情心和挑戰欲望,讓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幫助這個孩子,醫院也幫劉京減免了費用。
>>精心準備敲定手術方案
為了對劉京的顱腦有更為直觀的認識,王占祥專門聯系了西安交通大學,利用顱骨重建電腦模擬三維成型技術,給劉京做了兩個1∶1的顱骨仿真模型。同時,廈門大學計算機系王博亮教授及其團隊也利用先進的計算機軟件,對劉京顱內的腦體積、積水體積及顱腔容積進行精確的計算,并設計了計算機虛擬手術方案。王占祥帶領的技術攻關小組先后組織了多次全院會診,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討論,最終敲定了手術方案。
2007年7月15日上午8時,劉京被推進手術室,王占祥主刀,近30名醫務工作者通力合作。10時,切開頭皮;12時,頭皮、冒狀腱膜和骨膜分離完畢;15時,把變形的顱骨切割成16塊;19時,顱骨拼接完用鈦釘固定;20時,頭皮縫合;21時10分,手術完成,歷時13個小時。術后第二天,劉京的意識就已經清楚。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24福州:手術32小時 醫生累得癱倒照片在網上熱傳
- 2014-06-23閩侯赤腳醫生堅守深山44年 出診收入低亦醫亦農
- 2014-06-13掌摑醫生讓信任很受傷
- 2014-05-20鄉村醫生劉其坤:愿為鄉親們撐起“保健大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