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民利民中展現文明
清澈的沙溪水緩緩流經城區,兩岸十公里長的公園如今已成為景色怡人、設施完善的生態休閑健身走廊,時見三三兩兩的人們嬉戲和徜徉。市區另一處的麒麟山腳下也新建了公園,親水棧道、廣場,歷史文化長廊,細節里展露出文明城市的風采。
“創建文明城市不能圖虛名,改善民生才是創建的根本。”三明市委書記鄧本元說。
多年來,三明市始終堅持以惠民利民作為創建的宗旨,既要宜業,也要宜居,要讓三明市成為海峽西岸一座充滿生機活力、人文關懷的城市。
在創建過程中,三明市始終堅持把財政投入、公共資源、工作力量重點向民生領域傾斜。2013年,三明市用于改善民生的支出比上年增長23.4%,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為77.3%,今年資金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
針對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三明通過持續深化公立醫院改革,理順醫療服務價格,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在全市22家縣級(二級)以上醫院和所有村衛生所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宜居品質。今年來全面開展小區專項整治,清理衛生死角929處,疏通化糞池14處、排水溝1萬多米,清理小廣告4萬多條。
改善居住條件,幫扶困難群體。兩年來投入86億元突出辦好一批民生實事。擴容改建城區中小學19所;新建保障性住房3500套;推進養老服務“十百千”等工程,實施特殊教育提升工程、“光明行動”、殘疾兒童康復等項目。
群眾得到實惠多了,參與熱情自然也多了。“精神文明建設的力量源泉在于群眾。”鄧本元說,三明市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讓每位市民都參與到共建文明城市中來。
列東街道圳尾社區是個老舊社區,不久前要進行社區主干路整修。因工程量大,社區共建理事單位積極帶頭,很快修好了。“沒有‘共建’前,公益事業扯皮多,鄰里矛盾多,現在公益活動大家搶著上。”街道主任謝麗芳說。
此外,三明還開設曝光臺、開通熱線電話,引導群眾積極反映薄弱環節;組織老干部市容特邀考評團、招募公共文明引導員,加強對車站等公共場所的監督。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26莆田市召開迎接全省創建文明城市總評工作動員大會
- 2014-06-26南安市召開迎接省級文明城市總評動員會
- 2014-06-26長樂市領導深入基層 騎行督查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 2014-06-25三明市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改善民生紀實
- 2014-06-24省委文明辦察看武夷山市文明城市創建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