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4年,第一次全國“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工作會議在福建三明市召開。“全國向三明學習,三明向全國學習”,這座山區小城由此以精神文明建設聞名全國。
2014年,三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再度展開,這座連續五次獲得“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稱號的城市,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向著文明夢邁進。
三十年持之以恒的文明追求
三十年時光荏苒,變化的是日新月異的城市樣貌,不變的是三明對文明持之以恒的不懈追求。
“在經濟建設任務繁重時不動搖,在一些地方輕視精神文明時不動搖,在領導班子交替時不動搖,在取得成績受到稱贊或遭遇挫折受到非議時不動搖”——在三明,“四個不動搖”已成為全市上下的行動準則。
把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指標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納入《三明市“十二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在福建省率先出臺《三明市文明單位動態管理記分辦法》,對創建單位實行獎勵記分和告誡記分——在三明,精神文明創建工作長效機制不斷完善和落實。
“GDP重要,群眾的幸福生活更重要。不能為一時的GDP所惑,讓這里的市民世世代代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才是城市管理者的最大任務。”三明市委書記鄧本元的表態擲地有聲。
堅持不懈,方能滴水穿石。鍥而不舍,亦需與時俱進。
5月15日,三明市梅列區市民魏招建收到了一份讓他欣喜的郵件。郵件里,是女兒的出生登記。“從提交申請到辦理完畢只用了兩天時間,這么方便是我完全沒想到的。” 這得益于三明市在全國率先開辦的“網上警局”。
這項2011年8月開始的服務,實現了86項公安業務網上全流程辦理,同時大幅簡化辦事程序。“網上警局就是要通過現代科技手段,滿足群眾足不出戶即可快捷高效辦結相關業務的需求。”三明市公安局局長潘東升介紹,“這也是‘滿意在公安’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潘東升口中的“滿意在公安”,正是“滿意在三明”系列活動的新內容。自1987年3月開展以來,從機關到窗口、從城市到農村,“滿意在三明”已成為三明精神文明建設的響亮品牌。
三十年風雨兼程,三明創城之路也正如歷久彌新的“滿意在三明”一樣,始終在傳承中不斷創新:好在共建、貴在堅持、重在建設。
做足提升精神文明的大文章
目前三明全市各級文明市民學校開展文明市民教育活動1.2萬多場,參與人次超過60萬。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遍地開花的文明市民學校,體現的正是三明持之以恒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千方百計提升市民文明素養的不懈努力。“市民文明素質是城市文明之本,唯以深厚的德澤育人,才能讓一個城市樹立令人仰慕的形象。”三明市文明辦主任劉閩華表示,“三明在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堅持把提高市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放在重要位置。”
深植精神土壤,終得文明花開。如今的三明“正能量”凝聚、新風尚勁吹。
帶著生病的父親上大學,三明學院學生曹陽飛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給愛心、孝心和感恩之心做了最好的注解;新婚半年的丈夫在執行滅火救援任務時重度燒傷,來自三明永安的好妻子劉惠芬不離不棄、無怨無悔;經營著三明青山社區里一間普通理發店,莊彩男免費為社區內行動不便老人上門理發,一干就是17年……2008年以來,三明先后有5人次榮獲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5人榮獲“福建省道德模范”稱號、5人獲“福建省道德模范提名獎”, 64人榮登“中國好人榜”、65人榮登“福建好人榜”,入選人數位居福建各設區市前列。
為群眾造福,讓市民點贊
“爸爸,這幾天溫差大,你要多注意身體啊!”“兒子,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認真學習”……三明市洋溪中心小學親情聯絡室內,家住洋溪鎮上街村的學生張梓祥正在和爸爸視頻聊天。“平時爸爸媽媽都在外地上班,只有到過年才能回家。現在想他們的時候,老師會領我來這里,讓我用電腦和他們視頻聊天,能多看他們一眼,我也高興。” 張梓祥開心地說。
2012年10月,三明全面實施農村中小學生“幸福成長工程”,投入1.89億元改善農村學校硬件建設,如張梓祥一樣的18.54萬名農村學生因此獲益。
旨在為農村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條件的幸福成長工程,正是三明突出民生抓創城的一個縮影。“三明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創建文明城市的落腳點和出發點。”市長杜源生表示,“我們把百姓富、生態美等要求融入創建全過程,努力通過創城讓民眾得實惠。”
集中力量整治城市“臟亂差”等現象,打好創城“八項攻堅戰”,推進“兩違”治理工作;加強城市精細化、網格化、常態化管理,數字城管系統建成運營,探索實行城市管理“街長制”,營造宜居環境;啟動“城市管理示范工程”,確定一批示范整治路和示范整治廣場、公園、社區等進行集中整治……
2013年,三明公共財政的民生支出比上年增長23.4%,民生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為77.3%。
內外兼修,惠民為民。“開明、清明、文明”的三明,正朝著全國文明城市奮進,書寫著一幅誠信和諧、文明安樂的絢麗畫卷。(記者鐘自煒)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26晉安區堅持三個“務必” 抓好文明創建
- 2014-06-23“城鄉結對”闊步共走文明創建路
- 2014-06-23讓群眾參與 文明創建才能更接地氣
- 2014-06-23文明創建 要關注“微”力量
- 2014-06-23文明創建 大行需顧細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