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 在分歧中看見成效
買來高低床,設立了專門的小孩房;開辟了屬于孩子的游戲空間和書房,便于大人和孩子互動;盡可能不改變原來的生活習慣,讓孩子不會有當客人的感覺。這是雙方父母為共建“兄妹營”所做的基礎努力。
雖然教育理念相近,但總會有些許分歧。朱先生希望豆豆沒太多學習壓力,所以沒給他報任何課外輔導班。但陳先生則讓苗苗三周歲開始就上英語學習班,“孩子絕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此外,何時入睡,何時起床,早起后是先刷牙還是先運動,雙方的看法都不太一樣。不過朱先生和陳先生都說,雖然有碰撞,但雙方都在妥協。
經過兩個月的試驗,豆豆變化很大,家里有客人來,不僅會主動打招呼,偶爾還會幫忙端茶倒水,在學校也越來越喜歡和同學們一起嬉戲了。而苗苗也學會了謙讓,每次吃東西前,會問“哥哥”豆豆是否也需要。
雙方家長的一致意見是,這是陪伴的效果。“我們自己也在改變,互相學習對方的教育理念,挺好的。”朱先生說。
憂慮 不敢保證能堅持多久
雖然效果不錯,但雙方家長都不敢保證這樣結伴生活的“試驗”能堅持多久。朱先生說,目前雙方沒有簽訂任何紙質合約,雙方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一旦信任的口子被撕開,這樣的試驗可能面臨終止。
這種難處,首先體現在對孩子的不舍上。朱先生說,豆豆從沒自己獨立睡過,剛開始豆豆媽很擔心,總是半夜悄悄下樓探視;苗苗到自家生活時,陳先生夫妻倆也同樣找各種機會來看女兒,看孩子是否生活得習慣。“而且經常會有這樣的擔心,如果孩子有什么意外,這責任要如何認定呢?”朱先生說。
而陳先生的擔憂是,結伴的孩子不是親生的,不管是嚴厲的批評,還是耐心的說教,都怕達不到對方父母的要求。這種心理壓力,不是普通家長能體會的。
昨日,福建閩君律師事務所卓文彬律師給了一些專業方面的建議:為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糾紛,雙方父母最好還是簽訂紙質合約,將雙方的義務和責任約定清楚,先小人后君子,免得真出了問題,雙方變友為敵。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20鄰居空姐忘關門老人守候兩小時 受助者連道謝都沒
- 2014-06-12泉州一男子失明后生活無法自理 鄰居物業伸援手
- 2014-05-26老鄰居因失火無家可歸 熱心夫妻幫他們渡過難關
- 2014-04-03年逾古稀老鄰居 數十載照料九旬阿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