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6月23日訊(通訊員 徐磊?文偉)三五成群的老人安逸地在寬廣的院落里品嘗著新鮮的瓜果,一旁幾位邊防官兵辛勤地打掃著院落,這是發生在福安市溪尾鎮弘林敬老院里溫馨的一幕。
近日,由福安邊防大隊和市中醫院共同組織的11名志愿者來到溪尾鎮弘林敬老院開展義診活動,送去了價值2000元的藥品和價值1500元的食品,并為敬老院培訓初級救護員和進行衛生消毒防疫等。84歲的陳大爺顯得有些激動:“兒子女兒都在外地工作。自從我搬進這個敬老院,逢年過節我們這些老家伙最盼的就是這些戰士。說來也慚愧,自己的親生兒女都做不到這一點。”
今年以來,福安邊防大隊緊緊圍繞邊防部隊的中心工作,堅持以“更好地服務駐地、更好地服務群眾、更好地促進和諧”為出發點,扎實開展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工作,加強軍民團結,密切軍民關系。
扶危濟困奏響連心曲
家住賽岐鎮江兜村12組的雷鑫鑫,今年才16歲。他父親離家出走至今杳無音信,母親患有精神病,年邁的外婆支撐著這個苦難的家庭。2014年1月,賽岐邊防派出所將雷鑫鑫列為長期關愛對象,幫助雷鑫鑫重返校園。雷鑫鑫找回了往日家的溫暖,學習更是名列前茅。
據福安邊防大隊政委莊海波介紹,在雙擁共建工作中,該大隊所屬邊防派出所對轄區的烈軍屬、孤寡老人、五保戶、貧困戶、殘疾人、退伍軍人、失學兒童等弱勢群體的情況都做了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結合工作實際,實施了具體的幫扶行動。
福安市灣塢鎮龍珠村原來是遠近聞名的畬族貧困村之一。2013年,下白石邊防所大唐警務室和灣塢鎮龍珠村開展“聯創幫扶建設新農村活動”,警務室的官兵開展駐村走訪幫扶,引導村民根據自身承包土地和家庭經濟狀況種植香柚、水蜜桃、臍橙等水果發家致富,使龍珠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擁政愛民共譜魚水情
在福安如火如荼的建設事業中,處處躍動著官兵們綠色的身影。他們將滴滴汗水灑在深愛的“第二故鄉”,只為這里的天更藍、水更綠、家園更美好。
4月16日,福安邊防大隊促成小盤村170噸枇杷銷路問題得到圓滿解決。在幫助轄區群眾發展生產的同時,福安邊防大隊還積極與駐地開展“四聯”文化活動,即所屬各派出所黨支部與各村黨支部協作共建,開展思想工作聯抓、人才培養聯手、公益事業聯做、文體活動聯誼,使村支部強起來、黨員帶起來、人才多起來、群眾富起來。截至目前,大隊共協助駐地培養后備干部和黨員干部24名,舉辦“警地兩用人才”培訓班4期。
賽岐邊防所考慮到邊防轄區部分村莊、碼頭距離邊防所較遠,群眾到邊防所辦事不方便的實際,今年投入大量資金,在偏遠的農村、碼頭分別設立了電子警務室,配備公安網筆記本電腦、打印機等日常辦公設備,專門為老百姓服務。在日常的走訪過程中,賽岐邊防所民警了解到轄區部分漁民為了生計搬到了更為偏遠的海島生活居住,漁民到邊防所辦事,趕船轉車,一來一往要耽擱大半天的時間,光車船費就得花費近百元,這對于生活并不富裕的漁民來說無疑成了一項不小的負擔。了解到這些漁民的難處,經過和上級部門多方協調,不到半年時間就在島嶼附近碼頭建立了港船電子警務室。賽岐邊防所開設電子警務室以來,共為群眾辦理二代身份證236張、漁船民證372個,代群眾辦理其他業務56件,受到廣大群眾一致好評。
一幕幕難以忘懷的愛民往事,組成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雙擁畫卷,譜寫出了一曲曲軍民魚水情深的贊歌。駐守在這方水土的邊防官兵對群眾一片真情,而當地群眾對子弟兵的熱愛也愈久彌堅。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