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6月23日訊(通訊員 林平山/莊子瑜)“錦繡公園景色美,長壽泉港最宜居;好山好水醉人意,枯木逢春發新枝,發新枝!”日前,在泉港區南埔鎮南埔村,第十屆“泉港之夏”基層宣傳文化巡演在歡快歌聲中拉開序幕。
“泉港之夏”基層宣傳文化活動已走過十個年頭,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咱厝人的‘同一首歌’”,成為仲夏夜里泉港群眾不可或缺的一道文化大餐。今年該活動由泉港區委宣傳部、文體新局、廣電局聯辦,以深入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推動“美麗泉港”建設為主線,通過文藝下鄉巡回演出的形式,在基層一線舉辦7場巡回演出,用“文化套餐”凝聚正能量,激發廣大群眾投身“二次創業”的熱情。其間,該區人社局、科技局、執法局、農林水局、衛生局等9個單位將開展社會保障法律法規和新農保知識、防震減災知識、宜居工程、疾病預防和食品安全知識、人口計生政策、農業科技知識、普法等宣傳活動。
除了“泉港之夏”基層宣傳文化巡演,今年泉港還結合“東亞文化之都”泉州2014活動年宣傳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送文化下基層、送歡樂到農村”活動,充分發揮基層宣傳文化骨干、文化能人的帶頭示范作用,持續辦好“錦繡廣場文化節”、“七星街之夏”戲劇展演、薌劇下鄉巡演和北管演唱會等大眾文化品牌,在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的同時,不斷擴大基層宣傳文化建設的群眾基礎。
“送”文化,更要“種”文化。泉港今年積極參與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加快推進區文化活動中心投入運營,推動文化信息共享點、文體示范點、激情廣場群眾文化活動示范點、農家書屋建設。為增強基層文化創造力,該區制定出臺文藝精品創作扶持和鼓勵政策,開展文化名家遴選活動,組織創作一批反映泉港題材的文學、攝影、書畫、音舞等文藝精品,籌建“文藝創作題材庫”和“文化人才數據庫”,精心組織北管新曲創作和編排,加大北管音樂人才的傳承和培養力度。
為呼應“東亞文化之都·泉州”建設,泉港當前大力推進“一個核心區、兩個重點區、編制一項規劃、打造六大文化品牌”,即把山腰—峰尾作為城市文化建設的核心區,把山腰街道、土坑村作為閩南文化生態保護整體保護重點區,實施峰尾古城保護利用規劃,培育泉州北管、中國民間文化藝術(閩南戲曲)之鄉、小壩蒙古族特色村寨、中國長壽之鄉福壽養生文化、“福船”制造和南方鹽曬制技藝等六大文化品牌。同時,該區將大力推進省級“一縣一品”特色文藝示范基地——泉港北管音樂示范基地建設,開展海洋文化、姓氏文化研究,舉辦海峽兩岸北管研討會等對臺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不斷擴大泉港文化的影響力和美譽度。(泉州市泉港區委文明辦供稿)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