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公德、學禮儀 文明婚喪共建共享
多人認為,婚喪嫁娶是人生大事,大肆操辦無可厚非,況且這是傳承幾千年的中華傳統,難道這有錯嗎?
有錯!
姑且不問婚喪傳統是否優秀。僅論此一時彼一時。古代稀疏的居住環境和極不發達的通訊條件,婚喪嫁娶必定要敲鑼打鼓,其他人方能知曉。而辦宴席時,吵吵鬧鬧的影響范圍也極小,頂多影響到稍微的幾家街坊領居。在古代時候,人們的公共空間觀念和公共意識也比較薄弱,這種敲鑼打鼓大擺筵席,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可現在不一樣,這種密集型的居住環境和大量不相干的人員流轉在城市之間的社會環境,注定要求人們遵守公共規則、相對獨立生活。
社會要求和諧共處,像這種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的肆意行為,在筆者看來,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阻力。因此,不可冠以優秀傳統之名而肆意為之,應盡早棄之改之。
徹底摒棄沿襲數千年的傳統習慣決非易事。如何才能讓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和諧共生,讓婚喪嫁娶文明操辦呢?
筆者以為:要內引外疏,采取適當方式滿足居民需求。
引,既是內樹公德之心,循循善誘舍私從公。公德是指存在于社會群體中間的道德,是人們為了群體利益而約定俗成的該做和不該做的行為規范。私德是指存在于小于社會大眾的小群體或個人中間的道德。我們相信這些大張旗鼓操辦紅白事的鄰居并非當真要與旁人為難,其實只是重私德而損公德的小我意識,缺乏自覺遵守公共規則的觀念。故以為,應以言育之、分清公私,以文示之、私德不可越于公德之上。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4-05-20婚喪節慶簡辦,峽陽興起新風
- 2013-11-04廈門出臺規定干部操辦婚喪嫁娶均須報告 杜絕斂財
- 2013-03-05晉江大埔村村民簡辦婚喪喜慶 5年節約百萬做慈善
- 2010-04-09石獅簡辦婚喪喜慶捐公益蔚然成風
- 2008-06-18安海鎮舉行《婚喪喜慶改革公約》實施啟動儀式暨簽名承諾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