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時候,我們在父母和老師的教導下,可以熟練地背誦這首唐詩,在不通人世的年紀,我們雖然不懂其中蘊含的大道理,但也終歸知道,我們吃的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我們應該珍惜每一粒糧食。
“要求溫飽,勤儉為要”,在快速發展的今天,滿足溫飽顯然已不是一件難事,“勤儉節約”的理念也因此逐漸被我們淡忘,“物質日益豐富”的說法卻常被人掛在嘴邊。當“不差錢”成為社會普遍認知的時候,揮霍奢侈似乎就成了一種隨波逐流、一種人情面子、一種氣度排場。據媒體報道,中國人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一年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兩億多人一年的口糧。
現在,我們國家的綜合實力提高了,國民日子好過了,這當然值得高興,然而越是在這種時候,越不能忘記勤儉節約的美德。先輩用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從2006年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其中的最后一條“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再到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重要性,無不彰顯著國家領導人對勤儉節約的重視,這也告誡我們,隨著社會的發展,勤儉節約更應得到重視,要始終堅持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讓勤儉節約不再停留在口頭上、書本上,而是深入每一個人的心中,切實落實到具體的生活細節上。
“克勤與邦,克儉于家”,一個國家的興盛離不開經濟、科學等的發展,但同時也應從小處著手,抓好“節約”這根繩。上至國家,堅持建設節約政府,堅持執政為民;下至百姓家庭, 珍惜糧食,合理點餐,廢物利用……從小處著手,積少成多,把勤儉節約的美德時刻放在心中,讓勤儉節約的旗幟樹立于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飄揚到每一個人的心中。
生活中適量點餐,節約用餐,珍惜每一分錢、每一粒糧食、每一滴水、每一張紙,不攀比、不炫耀,這不僅能為國家省下一大筆資源,同時,也能讓我們的品質得到提高。鋪張浪費不能代表生活的質量,勤儉節約理應成為時代新風尚。(趙文靜)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17勤儉節約從點滴中做起 要把節儉當家風代代傳承
- 2014-06-17勤儉節約 從點滴中做起
- 2014-06-11倡導勤儉節約 弘揚傳統美德
- 2014-06-11讓勤儉節約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 2014-06-11讓勤儉節約蔚然成風 中央財政加大投入促全民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