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報道稱,經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測算,如果我國廢舊紡織品全部得到回收利用,年可提供的化學纖維和天然纖維,相當于節約原油2400萬噸,超過大慶油田產量的一半。曝出驚人的舊衣浪費。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就算家里沒啥大物件,衣服總不少。有的人家尚有可送的親朋,多數人是“贈送無門”。對舊衣物捐贈的需求大不如前,送衣服下鄉越來越被證明“得不償失”,送的成本遠遠高于衣物的價值,有些義工捐贈了還要搭上運輸的費用。而舊衣服的量確實大幅度上升。10幾年前,衣物捐贈在扶貧濟困、災害救助等工作中發揮了作用。但“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節衣縮食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歸置出的舊衣物,賣個三五毛錢還不夠折騰的,索性直接裝袋子扔掉。衣物浪費家家都可能是源頭。
事實上,很多人對舊衣服的處理是有一套的。有的用于公益捐贈,有的做拖把,做抹布、做成布墊。編繩子,用來捆綁雞鴨等禽類,捆扎種植蔬菜瓜果棚架,有的改成購物袋和各種背包布兜,有些家庭經營攤檔,往往需要遮陽工具和篷布覆蓋商品,還有將舊衣服改成寬布塊,覆蓋在菜地里,可以代替塑料地膜。不但能減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量,有利于環保。
以家庭為單位,舊衣物的改造再利用的量畢竟有限。在有條件的城市,部分被回收的衣物,8成新以上,經過分揀、清洗、消毒等程序,被重新利用。8成新以下的舊衣物,由廢舊品回收公司回收后“回爐再造”,統一進行打漿再生產,生產出新的衣物、手套、帽子等新產品。舊衣變廢為寶早已不存在技術問題,其作用也不斷推陳出新,可作保溫層、工業用布、窗簾布,還可替代傳統的防水基材的防水補強材料,同時也是活性炭來源廣泛的廉價原料。但就目前而言,一些鄉鎮或者縣市,根本沒有處理這些舊衣物的條件,有的已經被簡單處理,或焚燒,或填埋,以前還較多流向了“黑心棉”加工渠道。硬消耗和低值回用,都不是舊衣物處理的最好辦法?!?/p>
我們大力提倡節儉,從餐桌上開始,在更多方面延續。就食物而言,只要太陽還在,總算還能源源不斷產出。但是廢舊衣物,特別是化纖類的,隨石油等資源的開發,這些資源將越來越少。舊衣回收的意義很大,現實中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普遍缺乏資源回收意識,常常采用較為傳統的處理方式,面對過速增多的廢舊衣物,顯得力不從心。在這一點上,需要我們逐步養成收集處理的習慣。更要形成減少資源浪費、發展循環經濟的意識。
舊衣物回用,要平衡多種矛盾。如巨大浪費與資源緊俏的矛盾,利用巨大前景與回收舉步維艱的矛盾。要將舊衣物、鞋帽等廢舊物資進行科學的統計,真正重視這些廢舊品,切實以資源相待。目前,無論是衛生、質檢、工商還是民政部門,都沒有專門針對舊衣服出臺相應的管理政策。處理體系的能力呈現“捉襟見肘”。
處理好這些廢舊衣物,能節約半個大慶產量的原油,這么巨大的“金礦”,我們又怎能放過?單靠家庭少少的回用,顯然不現實。因此當前亟須打開政策上的口子,支持回收體系建設,需要包括行業協會、企業、組織和技術研發機構精誠合作,鼓勵紡織、化工等企業開展回收工作,同時加強科技開發,增加回收利用的附加值。不能讓這些“金沙”隨消費大潮消耗在“汪洋”里。將“舊衣物”處理好了,便是大節儉。(特約評論員陸志鋒)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17勤儉節約從點滴中做起 要把節儉當家風代代傳承
- 2014-06-17要把節儉當家風代代傳承
- 2014-06-17經濟高速發展的路上不要丟下節儉
- 2014-06-17節儉賦予時尚新的內涵
- 2014-06-13“一次”變“多次”也是節儉“微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