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6月18日訊 我省認真貫徹落實全國“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和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等六部門《關于進一步做好“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宣傳的意見》要求,把公益廣告宣傳作為深化精神文明創建的重點項目來推進,作為當前一段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來落實,提升責任意識,突出主題內涵,融入節日文化,創新表現形式,整合社會資源,不斷增強公益廣告宣傳的傳播力影響力。
一、提升責任意識,落實主渠道。
一是完善省“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宣傳領導小組工作機制。進一步明確了省交通廳、省住建廳、省旅游局等文明委單位做好公益廣告宣傳的職責分工,用好一切可用的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每季度組織召開一次省“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宣傳領導小組座談會,加強溝通協調,督促任務落實,確保工作力度不減,標準不降。二是制定下發《福建省“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宣傳實施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門各新聞媒體要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不折不扣地落實中央要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切實發揮好報紙、廣播、電視、網絡、手機、戶外媒介等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各級各類媒體媒介刊播公益廣告的版面、時長、數量、面積在2013年基礎上“只增不減”。其中,《福建日報》、《海峽都市報》等省級報刊類媒體每月刊播近10版,我省廣播影視集團廣播頻道每天近10次,電視頻道每天近15次,在重要版面、重要時段刊播公益廣告,均超額完成任務。三是堅持每月一匯總一通報。省委文明辦于每月5日前收集各地各媒體上個月刊播情況,對工作開展好的部門和單位進行通報表揚,對工作落實不到位的地區實施問責追究,組織刊播審看小組,對半年來媒體刊播公益廣告情況進行“回頭看”,目前均未發現任務不落實情況。
二、突出內涵主題,弘揚正能量。
圍繞“講文明樹新風”的八個重點選題,突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宣傳教育、生態文明建設、文明旅游、文明交通、誠信建設、志愿服務等內容,集中、持續開展切合活動主題的系列公益廣告宣傳,營造氛圍、發揮導向。一是結合重大主題活動日。在植樹節開展“建設清新福建”生態文明宣傳,在學雷鋒紀念日、國際志愿者日開展“做最美福建人”志愿服務理念宣傳,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日開展守信守法宣傳,在國際勞動節開展愛勞動教育,在兒童節開展關愛未成年人宣傳,在世界環境日開展“節能環保從我做起”宣傳,等等,宣傳周期均保持1周以上,為深化主題活動宣傳造勢,擴大影響。二是緊扣黨委政府重點工作及社會熱點問題。圍繞落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誠信建設制度化、志愿服務制度化、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重點工作,刊播一批踐行群眾路線、反對形式主義、“光盤行動”、拒絕“酒駕”、游覽不“涂鴉”、上網不造謠等主題公益廣告,借助大型專項活動提升公益宣傳效應,發揮鮮明導向作用。三是結合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感動人物評選表彰活動。以群眾身邊的“好人”“模范”為原型,推出道德模范公益廣告10幅、感動人物公益廣告10幅,在省市主要媒體及社會媒介持續刊播,凝聚起向善向上正能量。
三、融入節日文化,提高親和力。
一是挖掘節日文化價值。在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以及拗九節、對渡節、畬歌節等福建特有的地方性節日期間,利用公益廣告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勤勞節儉、敬老愛親、和諧鄰里、愛國愛鄉、團結友愛等時代價值,引導人們自覺踐行中華美德,傳承中華文化。二是依托節日民俗活動。把公益宣傳融入到民俗活動的各個環節,讓群眾在參與、體驗中自然接受公益傳播。如2013年,省委文明辦、省工商局聯合《海峽都市報》在全省舉辦中秋社區博餅文化節暨優秀公益廣告巡展活動,以中秋博餅這一福建特有的、百姓樂于參與的民俗活動,創新性開展公益廣告傳播,活動先后走進50多個居民小區、商場,覆蓋100多萬群眾,被中國廣告協會評為2013年度全國報刊廣告“金推手”經典案例獎。三是傳播節日公益理念。節日期間,持續推出過文明節、過節儉節、過綠色節、過仁愛節等主題公益廣告,廣泛宣傳反對餐桌浪費、文明出游、拒絕酒駕、和諧鄰里、學雷鋒志愿服務、尊老愛親、廉潔守紀、節能環保等公益理念,大力倡導綠色低碳消費理念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福建審讀通訊》稱“這些公益廣告,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受到市民的關注。”
四、創新表現形式,增強感染力。
加大自主創新創作力度,通過征集評選、委托設計、集中創作等方式,打造一批創意好、形式活、感染力強的優秀廣告作品,有效提升公益廣告宣傳的教育實效。一是激活“老元素”。從福建家風家訓、福建歷史名人、福建歷史文化傳奇故事、福建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的結合點上創意創作,運用書法、繪畫、剪紙、版畫、雕塑、刺繡等傳統藝術形式承載、解讀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當代內容,讓群眾想看、愛看。如結合開展“好家風好家訓”活動,發動100多名省、市著名書法家參與公益廣告創作,將書法藝術融入公益廣告。二是用好“新形式”。聯合電信基礎運營商動漫基地、動漫動畫企業,推動創作微電影、微視、動漫卡通、漫畫動畫、彩信微信等時尚元素的作品,以適應互聯網、手機終端等新媒體傳播方式,讓不同受眾尤其是青少年想看、愛看。如《海峽都市報》在公益廣告作品中設置二維碼,讀者通過掃描二維碼,便能免費接收手機彩信公益廣告,讓讀者隨時隨地接受公益廣告傳播。三是植入“日用品”。各地各部門將“講文明樹新風”主題公益廣告植入明信片、宣傳卡、太陽傘、購物袋、太陽帽、紙杯、景區門票、電影票等日常用品,在各類學雷鋒志愿服務行動、大型商貿展會等活動中投入使用或進行發放,推動公益廣告宣傳融入百姓尋常生活。
五、整合社會資源,拓展帶動性。
公益廣告宣傳各項任務能否有效落地落實,整合社會資源是關鍵,也是保障。一是成立集中創作小組。省委文明辦牽頭成立了由省屬主要媒體、重點動漫廣告企業、民間藝術協會組成的公益廣告集中創作小組,組織專家學者、廣告企業負責人、廣告創意制作設計人員、民間藝人重點功關,打造一批創意新穎、表現靈活的優秀公益廣告,目前已征集創意方案50多件,開拍10集道德模范微電影。二是搭建供需對接共贏平臺。設立全省統一的“講文明樹新風”優秀公益廣告作品庫,打破了原先各部門“各自為陣”的零散局面,整合匯集了數千件各類主題的“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作品,向全社會免費開放。成立由省內相關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廣告公司等組成的海都公益傳播聯盟,打造公益活動互動平臺,讓更多的企業及個人開放自身資源,積極參與構建公益傳播。比如,海都報與知名地產商合作全年發布公益廣告,以每周一次的頻次在報紙上刊登公益廣告;與公交公司舉辦為期一周的環保公益出行周公益活動,吸引數十萬市民參與。三是加大資金扶持力度。2013年,省委宣傳部從文化事業建設經費中安排專項資金300萬用于公益廣告宣傳,今年將安排500萬元激勵各類媒體刊播公益廣告及推動公益廣告創作。各地各部門以企業冠名、公益捐助等方式,多渠道籌措公益廣告資金數千萬元。四是加強行業考評推動。省委網絡辦、省通信管理局、省工商管理局、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等部門結合行業管理,分別對有關媒體媒介刊播公益廣告情況進行監督考評,保質保量完成刊播任務。各級文明辦將“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宣傳情況,納入文明城市、文明單位測評,適當加大權重和分值,推動工作落地落實,實現公益廣告宣傳覆蓋所有市、縣(區),遍及城鄉。(省委文明辦綜合處供稿)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06福建召開“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集中創作座談會
- 2014-05-26莆田市:建設城市文化墻 推進文明公益廣告設置
- 2014-05-26詔安縣部署深化“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宣傳工作
- 2014-05-20石獅市加強公益廣告宣傳 助力文明創建
- 2014-04-30三明市延請民間藝術家創作公益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