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閱讀需要更多忠實的守望者
石亭路,新新書店。
每天早上7點半開門,晚上9點半收工,號稱全廈門最早開門的小書店,老陳堅守了22年。22年,除了有一天,奶奶去世出殯,他關了一天店門。(海峽導報 6月16日)
很難得,在電子書籍滿天飛的時候,盈盈鬧市還有這么一家小小的實體書店。22年,書店走過了閱讀的巔峰時期,一代人在淡淡書香中尋找他們馳騁的俠客夢,感悟青春懵懂的情感,尋找詩意的棲居。
現實的生活剝離青春的夢想,網絡的興起拖住書店的腳步,和其余實體店一樣,新新書店的客戶有很多已漸行漸遠。但是,新新書店依然頑強地活著,老陳依然執著地堅守。
信息時代,實體書店迎來了蕭瑟的冬天,一些規模比新新大得多的書店紛紛關門大吉。從經濟的角度看,堅守書店是一個近乎偏執的選擇,老陳應該知道守和走的差異。
曾經的我們,對書籍也如癡如狂,但是最終或在瑣碎的生活中淡化,或移情于浩瀚的網絡。驀然回首,黯然與不舍在心底。因此,對于老陳的選擇,我們沒有感覺絲毫的突兀與怪誕,相反,更多的是感動、是感激、是欽佩!他堅守的不只是一個書店,更是對傳統書籍的呵護,是對一代人閱讀習慣的堅守。
我們欣慰,除了老陳,還有市領導、政府官員、一些老顧客等也在努力呵護著紙質書籍,保持傳統的閱讀習慣,這也成為老陳堅守的力量;我們擔憂,當那些老顧客一天天老去,再沒有新顧客造訪,老陳的書店隨時也面臨著關門的宿命。彼時,也許我們只有在記憶中尋找那些閱讀的片段,而我們的下一代,再下一代,將再難重溫捧起書籍津津閱讀的愉悅。
因此,路過新新的時候,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進去坐一坐、看一看,為著對傳統閱讀精神的共鳴和延續,為著自己曾經的夢想。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