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該如何當父親
漫畫:不能缺位
古話說:“養不教,父之過?!彪S著“獨二代”增多,父親的角色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父親應給予孩子怎樣的關懷與引導?
陪伴
“小時候,我爸爸在外地工作,最難忘的日子就是每年爸爸回家探親的半個月,我天天粘著爸爸,要他給我講故事。”年近而立的西寧小伙王磊,如今已是一位“準爸爸”。
2013年10月開始,一檔名為《爸爸去哪兒》的電視節目,不僅在觀眾中引發強烈反響,而且一度引發“爸爸熱”。
2009年《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顯示,六成以上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未成年人存在“父教”缺失。在“誰承擔了更多教育責任”的調查中,近一半受訪者選擇“母親”,只有約13%的人選擇“父親”。
西寧市南大街小學副校長邵紅赟告訴記者,幾年前她曾在一所位于城鄉接合部的學校任教,給她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位在外地打工的父親對孩子特殊的“陪伴”。
“這位父親堅持每周給孩子寫一封好幾頁的信,每天給孩子打電話,每年在孩子生日、兒童節等日子會委托老師將小禮物轉交給孩子。其實孩子盼望的,常常就是父親的一個電話,一句問候。”邵紅赟說。
教育
隨著“天價學區房”屢屢曝光,來自微博的一個“段子”讓不少父親“壓力山大”:父親告訴孩子買不起學區房,孩子反問:“你為什么窮?你不是天天上班嗎?你懶嗎?”
邵紅赟認為,上述現象盡管有復雜的社會原因,但從家庭教育的角度而言,不少家長將對孩子的愛簡單地等同于物質上的滿足和為孩子“鋪路”,忽視了對孩子性格的塑造,導致孩子面對社會上一些流俗觀念,缺乏必要的辨別、抵御能力,產生“拼爹”的錯誤思想也就不足為奇了。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劉良華在一篇文章中提出,在家里,父親承擔更多的教育職責,有助于孩子從小樹立規則意識和奮斗意識。
擔 當
西南財經大學社會工作發展研究中心教師陳家建認為,“好父親”的形象,盡管隨著時代變遷而被賦予不同內涵,然而,不變的是對家庭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
“隨著‘80后’‘90后’一代相繼進入婚育年齡,如何更好地將對家庭的責任感傳承下去,已成為昔日‘小皇帝’們必須面對的問題。”陳家建說。
近年,“奶爸”漸漸成為一些年輕父親的“代名詞”?!昂⒆映錾?,我天天半夜爬起來喂孩子,一天洗十幾次尿布。所謂‘痛并快樂著’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蹦瓿酢吧瘛睘楦赣H的“90后”小伙劉海洋對記者說。
陳家建認為,“奶爸”現象其實是社會變遷的一個縮影。女性在經濟上的獨立和社會地位的提高,使得男女性別角色的差異逐漸模糊,“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家庭格局被打破。
對上述變化,邵紅赟認為“值得期待”:“事實上,父親對孩子性格的形成至關重要,特別是父親的擔當精神,將影響孩子一生?!?/p>
“自從老婆懷孕后,我就開始‘預習’做父親?!蓖趵谛Φ溃骸霸扔X得自己就是個大孩子,得知孩子快要出生,忽然感覺自己長大了,不能再隨性而為了,必須多考慮家庭,多考慮孩子?!?/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