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思想品德的功利化傾向
品德高尚的人是不計較名利的。“君子義以為上”,道德人的本質就是“無私利人”,多少做好事不留名的人就是這樣。我們對思想品德表現突出者給予獎勵,應看作是一種社會的價值取向,不應看成是個人的功利。也就是說,人不能為了這種獎勵才去表現自己的“高尚品德”。獎勵是一種社會給予的回報,不是功利。道德的動機一定要純潔。要做到這一點,加強平時的思想品德教育很重要。然而,現在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卻有缺失,重外在價值,輕內在價值,在不經意間表現出功利化傾向。如,有學者指出,現在一些思想品德教科書存在“道德的有用性、選取事例的金錢化以及道德榜樣商人化”等方面問題。這說明思想品德教材本身就存在著功利性傾向。教材選取了一些成功的企業(yè)家作為道德榜樣,并用賺取的金錢來說明他們的成功,而這種成功得益于他們的道德。這種品德教育使得道德的動機出了問題,難免落入功利的陷阱,使學生的品德觀出現偏差。最近,筆者就品德加分之事,調查一些在校高中生。許多學生認為,這項加分與他們無關,因為他們做不了見義勇為之事。這種認識本身就是急功近利的,說明他們還是帶著功利去看待思想品德。
帶功利的“道德”要不得。子曰:“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有勇無義”不可取。動機純潔,品德才得以高尚。為此,我們平時必須加強去功利化傾向的思想品德教育,讓青少年認識到“人的價值在于奉獻,而不是索取”。只有這樣,才能凈化心靈,為品德的培養(yǎng)提供一片肥沃的凈土,形成純潔的道德動機,養(yǎng)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不擁有一片肥沃的凈土,就長不出美麗的鮮花。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1-04-29漳州市龍文中學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又添新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