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以修身,以養性,千年來不曾改變的道理。一本好書,恰如舌尖上的美味大餐,迅速征服你的靈魂。閱讀好書使靈魂純潔,使心情平靜,文字之間,世態炎涼躍然紙上。正如雨果說:“書籍便是這種改造靈魂的工具。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發性的養料。而閱讀,則正是這種養料。”
讀書是靈魂自我修復和完善的一種方式。 博爾赫斯曾把書比作記憶,他說,書是記憶力和想象力的延伸。一本充滿智慧的書,分析鞭辟入里、刻畫入木三分,批判語語驚人、講述字字閃光、見解耐人尋味,十分精辟,給人啟迪。一本好書就是一個舞臺,靈魂也在閱讀中有了明晰輪廓。
閱讀是人生的一件最重要事情。閱讀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解放自己,物質條件的貧乏不能妨礙在閱讀中感悟靈魂的存在與意義,"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閱讀的人生是草長鶯飛,不閱讀的人生是一篇荒涼,一個不閱讀的人眼光一定會是鼠目寸光。
如今流行微閱讀、輕閱讀、淺閱讀,其實是缺乏力量的閱讀。這種閱讀不能提高人的精神,所給予的在閱讀時間結束時就全部結束了。其實書是有文脈的,那些在我們讀書時能激發我們積累欲望的書才是有文脈的書。所以閱讀就要讀那些有份量的書,有質量的書,如程頤語:“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
健康的身體需要食物營養,健康的心靈需要書籍營養。培根充分評價過讀書對于塑造人的性格的作用:“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閱讀雖不能改變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改變靈魂的厚度。通過讀書引導我們與最優秀的人物為伍,使我們置身歷代偉人巨匠之間,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使我們的靈魂有了棲身之所。
中國文人注重君子的塑造,孔子就高度評價閱讀《六經》的重要性:“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可見讀書對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形成,有著巨大的影響。
法國文豪法郎士把讀書喻為“靈魂的壯游”,此言確實不虛,凡是真正愛書的人,想必都領略過那種澄明的心境。有時間,還是多讀讀書吧。要讀書,讀好書,讀經典,時常讀,處處讀。久而久之,自然就會把自己修煉得心胸廣闊,修煉得大氣、大方、大量,修煉得真誠而有愛心,寬容而有耐力。但愿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閱讀,與閱讀為伴。 (薛進)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5-19擁有一顆閱讀的心
- 2014-05-15美國拍賣世界最罕見微縮圣經 需通過顯微鏡閱讀
- 2014-04-28福安:實小舉辦“書香夢 成長夢 中國夢”第五屆閱讀節
- 2014-04-25建陽"漂流一本書、傳遞一份愛"活動喚醒閱讀激情
- 2014-04-23閱讀傳承文明 書香浸潤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