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前夕,中國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原處長蔡榮生因涉嫌受賄罪被逮捕。經查,蔡榮生在學校特殊類型招生過程中為考生提供幫助,收受賄賂1000余萬元。蔡榮生案背后隱藏的高考招生腐敗牽動公眾的神經。記者調查發現,自主招生、藝術類招生及補錄已經成為“特招”腐敗的重災區,嚴重危害教育公平。(2014年6月9日《新京報》)
據新聞中相關資料信息,高考“特招”腐敗早已不是一起兩起。2010年,吉林省教育廳原副廳長、省政府教育督導團總督學于興昌在學生擇校、考試錄取、調換專業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多次非法收受或索取他人財物共計953萬元,最終被判處無期徒刑;幾年前,湖南省也曝出教育考試院監察處原副處長譚博文等,將69名未上線考生“弄進”大學。“特招”如同毒瘤,毀壞了整個教育的公平公正。以往,常常聽人說某某家花了幾十萬進了985,進了211,作為無錢無背景的高考對象,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分數比自己少的同學進了好學校。高考讓教育作為一個特殊的教育競爭平臺,因為“特招”的毒瘤,損壞了是整個教育體制的公平誠信。
陽光招生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既然高考作為陽光下的選拔考試,為什么還會出現如此重大的“特招”腐敗?究其原因,不外乎還有陽光照不到的角落。一小撮人,正是利用這一點,還在暗地里那教育公平公正進行交易,不僅破壞了教育公平,還嚴重損壞了社會風氣。既然教育部已經明令禁止“特招”,那么就該對高興的機動名額進行取締,除了那些對社會作出特殊貢獻的人可以破格錄取外,即便是這樣的特殊招生,也該有社會各方面組成的監督委員會共同審議,要理清高校不是每個人的學校,高招的磨盤不是有錢就能推得轉的。如果教育不能指定有效的監督機制,很容易沒丟失公平,丟失公正。
眾所周知,監管缺失、處罰不力就是為“特招”腐敗打開方便大門罪魁禍首。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透露:“不少學校內部決策沒有民主決策,教授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往往淪為擺設,招生指標成為少數人權力尋租的資源。”如何讓教育如何成為陽光下最公平的事業?就需要將違背教育公平的地盤清理干凈,不留半點死角,發現一起嚴懲一起,決不能姑息養奸!
“要健全各項權力制約和監督制度,通過加強制度建設、嚴格管理,做到防微杜漸、取信社會。”今年高考前夕,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執法監察工作的通知》中再次強調:著力加強對招生權力的制約,重申嚴禁出臺含有違規“特招”錄取等與國家招生政策相違背的招生辦法,對于復查中不達標或通過“特招”等途徑違規錄取的學生,一律不予學籍注冊。相信有了這懲治教育“特招”腐敗的重拳,和鐵的執法制度,這些損壞教育公平的毒瘤一定會早日根治,讓人人享受到真正的教育公平!(張瑾)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5-21福建省高招細則出臺 全面實施異地高考政策
- 2014-04-25閩今年普通高招8大變化 首次實施“異地高考”
- 2013-10-25廈門六所醫院承擔高招體檢 明年4月中旬舉行
- 2013-10-18福建明年高招考試報名方案出臺 首次放開異地高考
- 2013-07-31福建省高招明起開始高職批錄取 計劃錄11035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