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你們救了我們母子,不然我們家庭都破碎了!”8日上午,葉素美與丈夫莊建設帶著慰問品來到市區鵝潭公園旁的一個工地上,對2位救人的工人進行感謝。7日上午10時30分許,葉素美與她2歲的兒子不幸掉入鵝潭公園的池塘里,隨后被工地上2名工人救起。(惠州文明網)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進城務工,加入了建設城市的行列。農民工做為建設者也漸漸地走入了城市人的視野,農民工越來越多地進入城市,也給城市人的生活也帶來了一些影響和變化。于是,在社會上也就流行了這樣的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肯定農民工的,贊揚農民工給城市建設做出的突出貢獻;另一種說法則是否定的,認為農民工是“臟亂差”的代言詞,給城市的治安等方面,甚至是城市形象,帶來了負面的因素,把這些歸根于農民工。
筆者認為,農民工的功勞是遠遠大于過失的,農民工頂著烈日和冒著寒風在冰冷的鋼筋和水泥間勞作,用責任和真誠建設著我們的城市,給我們一個個溫暖的家園,試問,如果沒有農民工,我們住哪里,我們吃什么,我們還能有這么漂亮的城市嗎?農民工用生命和汗水給我們建設了美好家園,給我們帶來了舒服、安逸的生活,為城市的建設做出突出貢獻。也許,你可以說這些是他們的本份,他們拿到了報酬,但從上面這則新聞來看,農民工心靈的美、樂于助人的精神,卻是無私的,是不求回報的,給城市人帶來了陣陣暖意,給城市文明貢獻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中山市“日行一善”的農民工劉天明,十年來從事志愿服務近4000小時, 連續10年參加義務獻血3000毫升;在江西南昌,19名農民工合力抬起轎車,救起被壓車底的女子,感動全國,南昌市長更是親自為他們頒發榮譽證書,當然還有“托舉哥”、“接住哥”,這些帶給社會正能量的都是農民工。這些都是農民工帶給我們的感動,帶給我們的精神食糧,而這些正是看似衣著襤褸的、其貌不揚的、生活艱苦樸素的、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民工的一件件真實的事跡,這些事跡給我們帶來感動的同時,也給了我們更多的啟示和反思,一邊是社會上對農民工的偏見,一邊卻是農民工自強不息,辛勤勞作,善良質樸帶給我們的正能量!
隨著城市文明的高度發展,我們的城市生活越加文明,越加和諧,我們生活在城市當中也越來越幸福。但這不僅僅是城市人自己創造的,農民工也是重要的一份子,農民工用辛勤的勞動給我們建設了漂亮的房子,給我們建設了美麗的家園,同時,農民工還用他們憨厚、善良、樸實的心,給我們城市生活增添新的美好,給我們美好的精神食糧。這就是我們可親可敬的農民工,我們還有什么可挑剔他們的呢?我們還有什么要嫌棄他們的呢?我們要轉變認識,重新審視農民工,要擯棄對農民工的偏見和歧視,善待農民工,讓農民工獲得本該屬于他們的地位和尊嚴,讓全社會共同來愛護、尊重農民工,維護農民工的權益,讓全社會攜手共同創造美好明天,為城市文明作貢獻,為建設富強、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共同奮斗!(蔣久波)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10薌城區召開迎接省級文明城區總評工作會
- 2014-06-10柘榮縣交通執法大隊整治“黑車”護航文明交通
- 2014-06-10連城縣塘前鄉多措并舉爭創省級文明鄉鎮
- 2014-06-10鯉城區江南街道三到位加強文明城區創建
- 2014-06-10“愛心送考”換成“文明送考”豈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