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價值觀念和主流思想,在整個社會中形成的慣性思維和習慣,決定了社會向哪一個方向發(fā)展。任何一件看似簡單的事情的發(fā)生,都帶有這個社會里某一類人群對這個社會的認識,是長時間以來,這類人思想和習慣的積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樹立正當其時,怎樣踐行,以什么樣的力度讓民眾感知它的重要性,是社會應(yīng)該引起重視的問題。以對正能量傳揚的事件,引爆民眾的思維,讓民眾感知傳播正能量對整個社會的助益,是相關(guān)職能部門的職責。
當千千萬萬個考生正摩拳擦掌,大顯身手之時,見義勇為受傷的江西宜春市高三學生柳艷兵正躺在病床上。5月31日,在歹徒的刀砍向無辜群眾時,這個年輕人挺身而出奪刀斗兇,換來一車人的生命安全。盡管無法參加高考,但這名被網(wǎng)民稱為“最美考生”的學子已經(jīng)交上了一份滿分的“道德答卷”。柳艷兵的同學易政勇描述,5月31日,他們正乘坐中巴車從宜春市區(qū)前往袁州區(qū)洪塘鎮(zhèn),車上坐滿了乘客。當車行駛到三陽長村路段時,易政勇后背突然被人砍了一刀,當他用手回擋時,手臂又被砍了一刀——一個突發(fā)事件讓人猝不及防:一個本地年輕男子手持菜刀,瘋狂地砍向周圍的乘客。此時柳艷兵的頭部和肩部被各砍了一刀。在歹徒繼續(xù)行兇之時,柳艷兵只身沖上前去,奪下了歹徒手中的菜刀,并放到駕駛室前窗臺上,又馬上轉(zhuǎn)身將歹徒壓倒在地。(人民日報)
這一事件的發(fā)生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guān)注,見義勇為曾經(jīng)是中華古老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源遠流長的途中,產(chǎn)生了很多動人的故事。只是近些年,一部分人的思想意識里對見義勇為,產(chǎn)生了惶惑。因為對倒地老人的幫扶,被誤解或誣賴,因為見義勇為者沒有得到厚待,人們更多的人是在復(fù)雜多變的人性里,追求了明哲保身。就是在5月31日,宜春公交車上仍然是“當時車上沒有其他人上前幫忙,結(jié)果讓歹徒跑掉了。”如果當時有更多的人挺身而出,歹徒應(yīng)該被及早制止。那些與柳艷兵坐在一個公交車上的人,看到柳艷兵躺在床上的報導(dǎo)是不是心有慚愧?如果沒有,那么他就是一個道德淪喪,全社會應(yīng)該唾棄的人!鮮花、掌聲、點贊,對一個躺在病床上,以青春面對世界的青年來講,不具備最實質(zhì)的意義。“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訣’在于,當一個人還在少年時代的時候,就應(yīng)該在宏偉的社會生活背景上給他展示整個世界、個人生活的前景。”(蘇霍姆林斯基)
對見義勇為者厚待,對見死不救者口誅筆伐,才能使正能量有更積極的傳導(dǎo)。“見義勇為不僅僅是一種道德標尺,更應(yīng)該是一種法律制度。”每個人都應(yīng)該做這個社會的正義者,突發(fā)事件如果降臨到你的身上,無人幫助、無人救援,你會怎么樣?對于柳艷兵,單獨高考、部分高校橄欖枝,分量還不是很夠。對見義勇為者厚待,拯救的是整個社會的良知。相信全社會都在拭目以待!(黃彬)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11公平正義需要目標方法 扔掉花架子雷鋒與時俱進
- 2014-03-11公平正義,既是目標也是方法
- 2014-02-27人民日報三論:堅守公平正義的共同信念
- 2014-02-27老年“雷鋒”頻頻涌現(xiàn) 用一顆正義的心傳遞“老有所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