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端午傳統民俗文化進課堂
文明風6月5日訊(通訊員王珊)為了更好地傳承傳統民俗文化,武平縣實驗小學六年級開展了“包粽子過端午慶六一”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在濃濃的粽香中感受傳統文化。
在多媒體教室里,六二班同學認真傾聽完老師講述端午的有關基本知識及包粽子步驟要領后,同學們早就躍躍欲試,馬上動手包起來。別看曾亮權是個男生,卻動作麻利,只見他捏角、放米、封口、綁繩,一步步有板有眼,很快就包好了兩串。
但對于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包粽子同學來說,可真有點難度。這不“漏斗”怎么圍?糯米放多少?線繩怎么綁?很多同學學會了這個忘記了那個,有的同學剛包好,不小心米又散出來。老師們在旁邊一遍遍不厭其煩地指導。通過一次次的嘗試,一個個粽子終于從同學們的手中“誕生”了,看著自己手中的“作品”,雖然不是很完美,但大家笑得特別開心,他們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
武平縣實驗小學結合我國春節、端午、中秋、重陽等各個傳統節日開展“民間傳統文化、客家文化進課堂”活動,讓孩子們通過親身體驗、動手操作學習來領略我們傳統文化的魅力。
?“我覺得這些民俗應該在我們手上更好地傳承下去。讓這些習俗在我們手中煥發出它們更多的光芒。” 實驗小學劉多多這樣說。
“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去感受我們傳統文化濃濃的氛圍,從而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懷。”實驗小學鐘副校長這樣介紹活動開展的意義。(武平縣委文明辦供稿)
?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