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5月23日廈門訊(本網記者 鄒玒 通訊員文辦)志愿服務不規范,群眾不滿意,怎么辦?廈門市湖里區江頭街道的呂嶺社區就想出了一個辦法,采用“社工帶志愿者”模式,讓困難迎刃而解。
呂嶺社區的志愿者服務工作站于2010年6月成立,現有注冊志愿者987名,社工師4名,助理社工師3名,專職志愿者100多名,大家本著“快樂志愿,幸福大家”的理念,以“至誠關愛,專業服務,助人自助,構造和諧”為宗旨,以“為政府分憂,為民眾解難”為工作目標,以“社工帶志愿者”服務模式,廣泛開展“三關愛”志愿服務活動,不斷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在社區形成“社區事大家幫”濃厚的志愿氛圍。
專業性促志愿服務隊伍綜合能力的提高
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站在從社區居民、共建單位及社會團體挖掘熱心志愿者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社區資源,與社區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形成“專業機構+社工+志愿者”的基本志愿服務模式。
通過與高校、專業機構和社工的互動,不斷壯大社區志愿者隊伍,同時定期開展交流分享培訓會,提升志愿者的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不斷提高志愿服務隊伍的綜合能力和戰斗力。廈門霞輝社工服務中心指導的社區居家養老志愿服務,與廈門格錸海曼心理咨詢機構指導社區愛幼志愿服務就在社區居民中獲得了不少好評。
針對性促志愿服務的滿意率
志愿服務,重在群眾滿意。為了提高志愿服務的實效性與滿意率,呂嶺社區針對青少年、就業人群、老年人以及弱勢群體,分別開展志愿服務。
為了讓青少年遠離視、網,融入人群,學會交往,設立“呂嶺社區快樂小海豚伙伴營”下設“暢想兒童繪畫營”、“愛問知識樂園”、“大手牽小手向日葵愛心家園”等活動項目,社工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深入挖掘、發展熱心的家長和居民志愿者一起加入到活動項目里,共同為青少年成長營造良好健康的社區環境,幫助有需要的青少年學習如何調整人際關系,幫助困難家庭的孩子,開展健康向上的引導活動,并逐漸拓展社區其他弱勢群體的志愿服務。
同時,“鳳凰綠蔭”計劃為處于職業困惑、壓力過大、人際關系不良的就業人群提供系列服務,社工和志愿者通過鳳凰綠蔭-幸福人生系列講座、讀書會、個案輔導及心靈熱線等幫助處于困境的就業年齡人群調整職業壓力感和情緒,清晰職場人際關系,了解職場定位法則,以獲得更好地職業發展,從而實現脫困、脫貧。而“居家養老-銀發安康”計劃,則圍繞“安康互助 幸福 ”服務理念,提供家庭病房、社區預防保健及社區志愿者驛站等社區護理和社工服務相結合的服務,協助構建社區居家養老監護、預防和互助網絡,讓老人在各種安全網絡中平安、健康、互助、幸福地生活。
針對弱勢群體特點,社工帶領志愿者開展“暖流行動”、“黨員1+1結對幫扶”及“助殘愛心”計劃,讓弱勢群體在社會的關愛下自立自強,擺脫困境,燃起對生活的希望和熱情。
呂嶺社區志愿服務工作,在“社工帶志愿者”模式下,針對不同群體的特點,開展針對性志愿服務,讓不同的困難群體能找組織,找關懷與幫助,確實幫需要的群眾解決問題。
多樣性保證志愿服務覆蓋率
社區志愿服務在“社工帶志愿者”模式下,對居民的需求分門別類,根據居民需求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滿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帶居民走出困境,微笑面對生活。
呂嶺社區自2010年起,與廈門大學、華僑大學及集大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建立校社合作伙伴關系,邀請專業機構(廈門格錸海曼心理咨詢機構、廈門市湖里區霞輝老年社會服務中心)為社會服務項目的組織、策劃和開展進行專業指導,讓弱勢群體堅強面對生活,讓青少年遠離網、視,讓老人安享晚年,實現志愿服務形式多樣化。
通過專業社工及社會工作機構的介入,實現為老、中、少和弱四個群體開展專業化、人性化的志愿服務,滿足不同年齡階段的居民需要。社區社工指導下的志愿服務項目實現全社區覆蓋,10000多名居民受益。
良性循環促進志愿服務的繁榮
社區在實施“社工帶志愿者”模式過程中,居民的需求得到滿足,帶動更多居民投入到志愿服務中,不斷涌現出更多的熱心居民、志愿者,居民更關心社區事務,因為社區的事就是自家的事,社區志愿者隊伍得到不斷的補充和壯大;同時通過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也讓居民互動更密切,鄰里關系更和諧。
如今,呂嶺社區的專職志愿者已達到100多人,他們為居民與社區居委會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讓社區居民共建美麗呂嶺,共享幸福社區成果。
近幾年來,在社工師、志愿者和社區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呂嶺社區先后獲得全國社會工作服務標準化建設示范單位、福建省文明社區、福建省巾幗文明崗、福建省居家養老服務先進單位、福建省科普示范社區、福建省環境友好型社區、福建省五星級信息化社區、廈門市敬老文明號、廈門市文化志愿者先進單位、廈門市學雷鋒先進集體、廈門市扶殘助殘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湖里區文明辦對本文亦有貢獻)
短評
特殊的群體需要有特別的服務
□文國清
社工帶志愿者開展志愿服務,針對的是殘疾人、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存在心理障礙的特殊人群,這是志愿服務向廣度和深度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
志愿服務發展到今天,應該有它更加細膩專業的項目,不能停留在只會打掃衛生的低層次上。這就要求我們的志愿服務既要著眼于全覆蓋又要因人而異、因需而異,給群眾提供豐富多彩的個性鮮明的專業突出的志愿服務項目,使志愿服務更加貼近實際,深入人心,雪中送炭,溫暖群眾。
我們正處在一個信息知識爆炸的時代,在思想觀念急劇裂變、生活節奏快捷飛馳的情況下,人們的思想壓力越來越重,心理障礙越來越多。這就要求志愿服務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加強專業化志愿服務工作,尤其要做好信息時代下特殊人群的志愿服務工作。比如說,在轟轟烈烈的城鎮化進程中,進城務工人員面對就業、就醫、子女升學等等的困難,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礙,對此,我們就要組織社工帶志愿者進行心理疏導,及時有效地幫助進城務工人員調整心態,破解工作和生活方面難題,盡快讓他們融入熱火朝天的城鎮化建設之中。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5-26武平縣農業局開展關愛特需孩子志愿服務行動
- 2014-05-26沙縣開展“美麗沙縣·共建共享”志愿服務活動
- 2014-05-26武平縣計生服務站:關愛空巢老人 志愿服務在行動
- 2014-05-26海滄區委文明辦開展志愿服務培訓
- 2014-05-21海滄區為"奇跡寶寶"提供持續的法律志愿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