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心老人在翻閱“青春志愿驛站”的宣傳冊。
東南網-福建日報5月27日訊(本網記者 鄧婕 通訊員 蔡夢梅文/圖)
奮斗的青春最美麗
24日,暴雨如注,鼓浪嶼依然人山人海,而小島上的“青春志愿驛站”也依然有志愿者們駐守。“你好,日光巖怎么走?”來自深圳的劉女士上前問道。“您往前走就是了。”志愿者華慧珍朝右手邊指了指。
在廈門,“青春志愿驛站”已經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2013年春節期間,廈門市團市委在鼓浪嶼、中山路、萬石植物園、廈門大學南門、胡里山炮臺等五個重點旅游景點創設首批5個“青春志愿驛站”,為國內外游客推薦廈門美食小吃、特色景點和介紹民風民俗,還為他們提供問路咨詢、安全提示、應急藥品、免費熱水、針線包等便民志愿服務項目。
一年多過去,“共青團青春志愿驛站”已經遍布全市6區,數量增至19個,服務對象也由來廈游客為主向全體人群轉變,逐步實現志愿服務常態化、便民化和陣地化。
一場時空交錯的志愿服務
24日,是李正心老人回廈門探親滿一個月的日子,這天早晨,他冒著雨來到萬石植物園,想去看看曾經童年玩耍的地方。剛走進植物園內,他便停下了腳步。
“你們是志愿者?”李正心老人激動地問“驛站”里身穿紅馬甲,胸前戴著團徽的廈門工商旅游學校的6名學生。“是的!我們是志愿者!老爺爺您有什么需要幫忙的嗎?”林佳福他們熱情回應。
李正心老人沒有回答,而是微笑著打量著每名志愿者,嘴里不住地說:“啊,好孩子好孩子。”這可讓志愿者們摸不著頭腦了。
看著志愿者們困惑的表情,李正心解開了謎底。原來,在50年前的一次寒假,還是青年的李正心,光榮地成為鷹廈鐵路的一名志愿者,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肩抗籮筐,手提簸箕,將當時廈門一中還是亂石崗的操場整平。“為了全身心投入志愿服務,我們故意選擇穿破
舊衣服,遠看就像一群叫花子,”李正心老人回憶起當年的情景,哈哈大笑起來,“但我們的志愿熱情卻是前所未有的濃厚,用現在年輕人的話來說,就是‘志愿嘉年華’。”
老人說到這,一旁的洪雅綿恍然大悟,說:“爺爺,所以您剛剛是聯想起自己做志愿者的時候嗎?”李正心老人頻頻點頭,“是呀,看到你們覺得很親切。”當得知志愿者們已經堅持在植物園服務1年多了,每到周末和節假日都早上5點半起床,6點半從學校坐公車來島內志愿服務時,李正心老人感動不已,“我年輕的時候志愿內容是整平亂石崗,如今你們的志愿服務是為游客排憂解難,但無論志愿內容怎么變,一顆為人、為國家服務和奉獻的心是不變的。”
說完這番話后,原本淅瀝瀝的雨突然停了,來來往往的游客漸漸多了起來,老人朝志愿者們揮揮手,“不打擾你們啦,我們這一代人老了,愿志愿服務由你們來傳承、散播。”志愿者們齊齊回答:“放心吧,爺爺!我們會做好的!”
一次意外造就的愛心傳遞
前段時間一篇名為“萬石植物園有了母嬰室,點贊”的帖子在網上火了,但少有人知道,這間母嬰室跟“驛站”的志愿者大有關系。
2013年秋天,詹琦萱與其他志愿者們照常在“驛站”中為來往游客提供服務。突然,一名年輕媽媽抱著在襁褓中啼哭的嬰兒匆匆小跑下山。看到洪雅綿他們,這名媽媽一把握住詹琦萱的手臂,焦急地問道:“請問,這附近有母嬰室嗎?孩子餓了,我沒法喂奶。”這可難倒了詹琦萱,因為植物園內不僅沒有,方圓百里也找不到呀!詹琦萱靈機一動:“這附近沒有母嬰室,您回家也要一段時間,不如您坐這,我們用紅馬甲給您圍成一個小空間,可以嗎?”
就這樣,在兩件紅馬甲的幫助下,嬰兒美美地飽餐一頓后,甜甜地睡去。“謝謝你們,我在半山腰看到你們的紅馬甲,我就知道有志愿者可以幫我了,謝謝你們!”
雖然順利地幫助了這位母親,但詹琦萱他們卻沒有就此滿足:一定不止一位媽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難道每次都要這樣“驚心動魄”嗎?在與團市委一番商討下,詹琦萱找到植物園客服中心,向他們訴說了心中的構想:建一間母嬰室。
志愿者們的想法得到了植物園的支持,同年底,一間13平方米的母嬰室建成投用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這間母嬰室里,有墊著羽毛軟墊的靠背椅,有晾毛巾的鋼架,還有一個干凈的紙簍。母嬰室的建成,不僅方便了哺乳期的女性,孕期、經期的女性同樣可以得到休息。“雖然我們做的事不大,但卻可以把這些力所能及的事做好。因為對于某些人群來說,這些小事就是大事。”詹琦萱說。
一份堅持凝聚的“美麗廈門”
“其實深圳也有很多志愿者,但都是出現在大型的活動中,像廈門這樣周末還在旅游景點做志愿的很少,”深圳的劉小姐說,“這讓我對廈門的印象很好。”
這樣的感受并不只是劉小姐一個人有,而這樣的好印象正是源自每一位志愿者的堅持。
從24日早上從八點半開始,志愿者華慧珍和李嘉欣兩人就在鼓浪嶼上為上千名游客提供了指路、包扎等服務,為了更好地為游客們服務,縱使下著暴雨,她們也堅持只穿一件薄薄的透明雨衣,雨水順著額頭滴到她們臉上,她們也顧不上。
說到為何風雨無阻地堅持來鼓浪嶼做志愿者,華慧珍告訴記者這樣一個故事:今年春節鼓浪嶼的溫度只有7度,華慧珍第一次有了“早些撤”的想法。這時候,一名70多歲的老人帶著小孫女上前問路,華慧珍的“志愿模式”又啟動了,她熱情地拉著老爺爺告訴他路線。老爺爺在華慧珍的感染下,居然跟她聊起了家長里短。末了,老爺爺還對孫女說,以后長大了也要像小姐姐學習,做一個樂于助人的人。
“我非常自豪。”華慧珍對記者說,“我突然找到了做志愿者的意義,那就是在青春時一定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而且我們幫助別人一分,別人就會對廈門的印象加一分。游客們回去口口相傳,這自然會提升廈門的知名度、美譽度。”
在一旁的李嘉欣也說:“雖然我是第一次做志愿者,但感覺很棒,現在都在倡導‘美麗廈門共同締造’,我們也十分愿意貢獻我們的一分力量!”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5-26武平縣農業局開展關愛特需孩子志愿服務行動
- 2014-05-26沙縣開展“美麗沙縣·共建共享”志愿服務活動
- 2014-05-26武平縣計生服務站:關愛空巢老人 志愿服務在行動
- 2014-05-26連江縣開展志愿助殘獻真情活動
- 2014-05-26廈門藍天救援隊成立五周年 全省共有逾千名志愿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