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5月2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李雪梅/文陳巧思/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在廈門特區,有位農民出身的愛心助學企業家,他5月21日登上央視《公益的力量》,與著名主持人栗忠民暢談人生經歷與公益助學。他13歲因貧困而輟學,從打工時只有1500多元的工資起就參與愛心助學,直到今天。他,就是人稱“最美助學哥”——葉保祿。
獨特的公益經歷感動央視
本期《公益的力量》——我要上學,邀請的嘉賓有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項目管理主任胡文新、知名影視演員姚懿純,而主講嘉賓是葉保祿。
葉保祿,出生于閩北政和的梨洋村,幾起幾落,永不言敗,用初生牛犢的銳氣和誠信的品質深耕市場,在其創業領域穩站福建鰲頭,其開發生產的產品短短4年布局全國26個省市163個城市,企業發展勢頭迅猛,深受業界贊譽,這就是黎陽葉氏。
然而,作為首個登上央視《公益的力量》的八閩兒女優秀代表,央視衡量的標準并不是葉保祿企業的成功經營之道和巨大的市場份額。
該欄目組制片主任王美玲在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節目組并不是以企業規模和捐錢的數額大小來評定和邀請嘉賓的,其考查核心是該企業家的公益方式、持續度和關注力及相應的社會影響、評價等。
王主任說,在全國眾多的慈善家里,葉保祿很特別。他從小貧窮、10多歲父親去世、早年輟學,卻充滿陽光愛心。從小時候幫助老師挑水、關愛村里孤寡老人,一路走來,即使沒錢捐助,坐車也能讓座的這種中華兒女的優良傳統值得我們頌揚。
在《海峽導報》的倡議下與公益結緣
在錄制現場,葉保祿與主持人栗忠民就公益助學的話題熱烈討論,談起初衷,葉保祿歷歷在目。
2008年,葉保祿還是一個拿著月薪1500元的普通打工仔,此前他兩次創業,在頂峰之時因外部原因而致事業跌落谷底,欠了100多萬元的外債,他來到廈門從零開始,發誓東山再起。
也許是閩北人的豪爽仗義特點,葉保祿平時就對同事、鄰居等十分關照,他們有困難總是毫不猶豫出手相幫,人緣很好。
2008年7月,他在《海峽導報》上看到一則向社會發出救助貧困女童的倡議,文章講述了一個女童因貧困而輟學,葉保祿看到后立即從剛拿到手的1500元的工資里抽出500元,讓一個老鄉立即送去。
從那時起,葉保祿就開始了捐資助學的人生之路。盡管自己打工生活也不容易,但他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他相信憑借過往的經驗,他一定會在特區重新站起來。
捐助43名貧困學子、3所希望小學
在廈門特區幾年的辛苦后,葉保祿以閩北人特有的耐力和智慧,發現了商機,找到了第三次事業騰飛的出口。
再次的成功令葉保祿更加理性,也更深諳回饋社會造福更多群體的道理。從其捐資助學至今,葉保祿已累計捐助43名貧困學子,同時還捐助偏遠農村三所希望小學,重建校舍、購買電腦、課桌椅等教學設備,定期看望學校里的孩子。
2003年起,葉保祿就從未停下捐資助學的腳步。他關注每一筆資金的具體流向、用途及合理性。他說:“我腳踏實地做企業,賺來的血汗錢我要看著它們干干凈凈地用在每一個孩子和項目上。”
福建漳浦女孩小娟(化名)從12歲起接受葉保祿的捐助,至今已經6年。如今,小娟已經順利就讀當地的幼師,很快就能畢業工作自食其力。
2009年,葉保祿去小娟家里探訪時,看到小娟3歲起就無父無母與奶奶相依為命,家徒四壁的場景令人動容。葉保祿觸景生情,難過之余當即承諾負擔小娟的學費,并為其家里購齊生活設施。
六年來,他每年過年前都要去看望小娟和80多歲的奶奶。小娟長大懂事后,對葉保祿說,“您是我在這世上除了奶奶唯一的親人,我以后會報答和孝敬您的。”
葉保祿資助過的學生,有考上國內名牌大學、有已經畢業工作的社會精英。他們來看望致謝時,葉保祿說:“我不需要你們的感恩,你們要為社會盡自己的力量,將來生活好了,希望你們把這份愛一直傳遞下去,造福社會!”
他還建立了愛心QQ群,不斷開展助學活動。葉保祿說,幫助別人是一種快樂!
令人欽佩和反思的公益理念
多年的助學公益之路走下來,葉保祿仍在不停地思考:鄉村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教育?知識重要,還是素質重要?怎樣才能更有效地幫助孩子們在身體和心理上雙向健康成長?
圍繞這些疑問的,是葉保祿在現場講述的一個個親身經歷的事實。
他常常不通知地到捐助的希望小學了解情況。有一次,他又突然造訪該學校,他發現,捐助給學校的電腦和電子琴等設備都如最初一般,從來沒有用過,只是作為擺設而已。
他知道,在潮濕的山區里,電腦一直沒有開啟,兩三年下來就基本報廢了。他很心痛,這樣不僅浪費了資金,更重要的是孩子們沒有得到現代化教學設施帶來的便利和樂趣,沒有通過現代化信息渠道學到更多與山外城市孩子一樣的知識,很讓人糾心。
此外,他看到這些農村小學的教師大部分年齡偏大,在教學過程中依舊遵循著過去老套的教學方法,缺少專業性。因為不懂電腦、電子琴等設備的應用,所以也無從教會孩子應用現代工具,這也十分令人遺憾。
再則,他以往來參觀都被帶著看教室,這次,他自己悄悄跑去看學校的廚房和學生宿舍。與嶄新的教室相比,學校廚房簡陋破舊,在陰雨天里,屋內冰冷還漏水不斷。學生宿舍的狀況也堪憂,四五個小學生擠在一張小床上睡覺,而那些所謂的床也都是用板凳組合在一起的。
看到這樣的現狀,葉保祿焦急萬分,“孩子們連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吃不上熱菜熱飯,再多的電腦和教學器材買進來又有什么用呢?”
他深深知道,在中國大部分貧困地區的山村小學,這是很普遍的現象,而他個人的能力則非常有限。
由此,他提出了自己的公益助學理念:
一、做助學公益不能捐完錢就敷衍了事,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企業和社會要為自己捐的每一分錢負責到底。而最根本的,是要讓這些留守在山里的孩子們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二、做助學公益不能光捐物品和設施,還應該同時配套教會鄉村教師使用方法,使其正常應用于教學之中。
三、做助學公益還應定期組織年輕的院校教師和專業人才義務下鄉支教助學,把先進的教學方法和專業技術帶過去,培訓鄉村人才,讓農村的孩子也得到公平的教育機會。
為此,葉保祿目前已經跟各院校聯系和溝通,有望從今年9月起,大學志愿者們就能奔赴各地山村小學開展支教活動。他最大的愿望,是希望社會各界越來越多關注貧困孩子的教育,讓這些孩子都能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健康成長、實現人生夢想!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5-19莆田最美妻子許建英五年如一日細心照顧重癱丈夫
- 2014-05-19學習“最美人物”踐行“最美精神”
- 2014-05-19廈一外來工家庭獲全國最美家庭 沒房沒車卻很幸福
- 2014-05-16廈門思明城市義工家庭獲評全國“最美家庭”
- 2014-05-15浦城縣表彰首屆“最美家庭”“最美家庭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