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欽佩和反思的公益理念
多年的助學公益之路走下來,葉保祿仍在不停地思考:鄉村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教育?知識重要,還是素質重要?怎樣才能更有效地幫助孩子們在身體和心理上雙向健康成長?
圍繞這些疑問的,是葉保祿在現場講述的一個個親身經歷的事實。
他常常不通知地到捐助的希望小學了解情況。有一次,他又突然造訪該學校,他發現,捐助給學校的電腦和電子琴等設備都如最初一般,從來沒有用過,只是作為擺設而已。
他知道,在潮濕的山區里,電腦一直沒有開啟,兩三年下來就基本報廢了。他很心痛,這樣不僅浪費了資金,更重要的是孩子們沒有得到現代化教學設施帶來的便利和樂趣,沒有通過現代化信息渠道學到更多與山外城市孩子一樣的知識,很讓人糾心。
此外,他看到這些農村小學的教師大部分年齡偏大,在教學過程中依舊遵循著過去老套的教學方法,缺少專業性。因為不懂電腦、電子琴等設備的應用,所以也無從教會孩子應用現代工具,這也十分令人遺憾。
再則,他以往來參觀都被帶著看教室,這次,他自己悄悄跑去看學校的廚房和學生宿舍。與嶄新的教室相比,學校廚房簡陋破舊,在陰雨天里,屋內冰冷還漏水不斷。學生宿舍的狀況也堪憂,四五個小學生擠在一張小床上睡覺,而那些所謂的床也都是用板凳組合在一起的。
看到這樣的現狀,葉保祿焦急萬分,“孩子們連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吃不上熱菜熱飯,再多的電腦和教學器材買進來又有什么用呢?”
他深深知道,在中國大部分貧困地區的山村小學,這是很普遍的現象,而他個人的能力則非常有限。
由此,他提出了自己的公益助學理念:
一、做助學公益不能捐完錢就敷衍了事,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企業和社會要為自己捐的每一分錢負責到底。而最根本的,是要讓這些留守在山里的孩子們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二、做助學公益不能光捐物品和設施,還應該同時配套教會鄉村教師使用方法,使其正常應用于教學之中。
三、做助學公益還應定期組織年輕的院校教師和專業人才義務下鄉支教助學,把先進的教學方法和專業技術帶過去,培訓鄉村人才,讓農村的孩子也得到公平的教育機會。
為此,葉保祿目前已經跟各院校聯系和溝通,有望從今年9月起,大學志愿者們就能奔赴各地山村小學開展支教活動。他最大的愿望,是希望社會各界越來越多關注貧困孩子的教育,讓這些孩子都能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健康成長、實現人生夢想!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5-19莆田最美妻子許建英五年如一日細心照顧重癱丈夫
- 2014-05-19學習“最美人物”踐行“最美精神”
- 2014-05-19廈一外來工家庭獲全國最美家庭 沒房沒車卻很幸福
- 2014-05-16廈門思明城市義工家庭獲評全國“最美家庭”
- 2014-05-15浦城縣表彰首屆“最美家庭”“最美家庭角色”